一种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5995662发布日期:2023-11-16 07:3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中药,特别是一种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艾是传统的药用和食用植物,在民间常被制成艾青团、艾糍粑、艾糕、艾叶茶和艾酒等食用,但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肠道急性炎症,产生恶心呕吐,若大量吸收后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出现谵妄、惊厥及肝损害等。药典规定艾叶的入药使用剂量为3-9克,因此食用艾草也需适度。艾分布较广,遍及全国,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南阳艾”、“蕲艾”、“北艾”及安徽、湖南、四川等主产区所产艾叶,其中南阳种植的艾草因产量大、品质好,称为南阳艾,在艾草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艾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挥发油能抗菌、抗病毒、抗炎、镇咳、化痰,黄酮类及酚酸类活性成分有抗细胞氧化及抗感染的疗效,在抗肿瘤治疗方面作用显著。

2、此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受生长期及季节影响,古人对艾草的采收期早有认识,《本草蒙筌》载:“初春地生…每端午朝,天明多采。”端午采艾这一习惯也延续至今,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夏季花未开时釆摘,除去杂质,晒干。”如今为满足市场需求,种植者往往在一年内采收艾草三茬,即在端午前后首次采割后,待8月、11月重新萌生新植株,再适时采集。为了明确采收期对艾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保证产品质量,本研究收集南阳所产的一茬艾、二茬艾、三茬艾,对3个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的综合分析,以对南阳艾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对不同最佳采收期南阳艾加以区分提供科学技术依据,至今未见有公开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可有效解决快速对不同采收期南阳艾做出质量评价,同时区分艾叶不同采收期的问题。

2、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提取艾叶挥发油:

4、收集南阳不同采收时期的艾叶(药材),所述不同采收时期的艾叶为5月的一茬艾叶、8月的二茬艾叶和11月的三茬艾叶,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

5、(2)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共有成分含量测定:

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出艾叶挥发油55个挥发性化学成分(见表2),对其中主要的9个共有成分桉油精、α-蒎烯、β-蒎烯、水芹烯、侧柏酮、柠檬烯、β-石竹烯、龙脑和樟脑进行含量测定,获得不同采收期南阳艾共有化学成分含量;

7、(3)利用hplc构建不同采收期南阳艾非挥发性指纹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及相对峰面积,不同采收期样品图谱的相似度在0.9以下;

8、(4)质量评价和区分:

9、将gc-ms测得的55个艾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和hplc构建的非挥发性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作为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艾叶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显著差异性成分,实现对南阳艾全面的质量评价及不同采收期艾叶的区分。

10、本发明方法可有效用于评价艾叶的质量及区别不同采收期的艾叶,从而实现在鉴定艾叶质量及区分不同采收期艾叶中的应用。

11、本发明涉及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南阳所产一茬艾、二茬艾、三茬艾为材料,3个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化学成分差异为切入点,利用gc-ms对艾叶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非挥发性成分采用hplc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与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筛选出对艾叶质量评价有重要影响的特征差异性化合物,建立测定艾叶挥发油中的9种共有成分含量的方法,同时建立的非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区分不同采收期南阳艾化学成分的差异,筛选出的显著差异性成分可作为区分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标志物。该方法稳定可靠,为南阳艾的鉴别和差异性评价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18,5μm,4.6×250mm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质量浓度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40nm;采用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0~10min,85%流动相a,15%流动相b;10~22min,80%流动相a,20%流动相b;22~25min,78%流动相a,22%流动相b;25~35min,75%流动相a,25%流动相b;35~55min,60%流动相a,40%流动相b;55~70min,50%流动相a,50%流动相b;70~80min,45%流动相a,55%流动相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18,5μm,4.6×250mm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质量浓度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40nm;采用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0~10min,85%流动相a,15%流动相b;10~22min,82%流动相a,18%流动相b;22~25min,78%流动相a,22%流动相b;25~35min,77%流动相a,23%流动相b;35~55min,65%流动相a,35%流动相b;55~70min,53%流动相a,47%流动相b;70~80min,50%流动相a,50%流动相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18,5μm,4.6×250mm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质量浓度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40nm;采用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0~10min,85%流动相a,15%流动相b;10~22min,84%流动相a,16%流动相b;22~25min,78%流动相a,22%流动相b;25~35min,70%流动相a,30%流动相b;35~55min,57%流动相a,43%流动相b;55~70min,42%流动相a,58%流动相b;70~80min,80%流动相a,20%流动相b。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鉴定艾叶质量及区分不同采收期艾叶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不同采收期南阳艾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有效解决快速对不同采收期南阳艾做出质量评价,同时区分艾叶不同采收期的问题,收集南阳5月的一茬艾叶、8月的二茬艾叶和11月的三茬艾叶,提取艾叶挥发油,GC‑MS检测出艾叶挥发油55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对共有成分桉油精、α‑蒎烯、β‑蒎烯、水芹烯、侧柏酮、柠檬烯、β‑石竹烯、龙脑和樟脑进行含量测定,获得不同采收期南阳艾共有化学成分含量;利用HPLC构建不同采收期南阳艾非挥发性指纹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及相对峰面积,将55个艾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和非挥发性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作为数据,筛选出艾叶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显著差异性成分,实现对南阳艾质量评价及不同采收期艾叶的区分。

技术研发人员:马蕊,陈随清,桂新景,练从龙,张宝,薛淑娟,朱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