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

文档序号:36232042发布日期:2023-12-01 05:0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

本发明涉及涡轮叶片试验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


背景技术:

1、燃气热冲击试验舱/热机耦合试验段作为测试叶片在燃气热冲击下性能的关键试验设备,其效率和可靠性一直广受关注。提高燃气能量的利用效率的同时,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则是设计的关键节点。

2、在现有的试验段方案中(参考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4838942a,名称为 一种叶片热机耦合试验段及试验系统),使用拉力机对叶片进行加载,拉力机通过拉杆与涡轮叶片的叶冠处连接,叶冠头部与拉杆头部之间采用一体化铸造加工,目的是避免高温燃气烧蚀拉杆连接处导致连接处断裂。由于拉杆需要进行往复运动,因此在密封套筒中产生了一定的间隙。现有方案中,通常在密封套筒内壁只使用篦齿封严的方法减少燃气泄漏,同时对密封套筒两侧壁面进行水冷处理。但是,还是会产生一定的泄漏,进一步危及到试验段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旨在减少试验段燃气泄漏。

2、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所述试验段包括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和拉杆,所述第一分体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分体与所述第一分体可拆卸式连接从而形成两端开口的燃气通道,所述拉杆的一端用于经过所述贯穿孔进入所述燃气通道内与待测试叶片的叶冠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拉力机输出端连接,所述试验段还包括:冷气供给装置;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与所述冷气供给装置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贯穿孔连通;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待测试叶片的冷气供给管道连通;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贯穿孔内;以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拉杆的一端。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内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对应的内侧面部分内凹形成台阶状的填料台,所述第一密封件通过填料方式填充在所述填料台上。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贯穿孔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层。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填料台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层。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为石墨盘根。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采用耐高温石棉制成。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测试叶片用于与所述拉杆连接的连接部部分位于所述贯穿孔内,以使所述待测试叶片与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之间形成缓冲空间。

9、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0、通过第一管和冷气供给装置,向贯穿孔通入冷气,可以有效降低进入贯穿孔的燃气的温度,在有效保护拉杆的同时,减小了燃气继续向外泄漏的可能性,再通过第二管将冷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引导到待测试叶片的冷气供给管道,混合气体通入待测试叶片的内部后在待测试叶片表面形成冷却气膜,利用混合气体对待测试叶片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由于将混合气体引到了待测试叶片内(燃气通道内),可以有效防止燃气向外泄漏,而且实现了气体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气体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试验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所述试验段包括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和拉杆,所述第一分体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分体与所述第一分体可拆卸式连接从而形成两端开口的燃气通道,所述拉杆的一端用于经过所述贯穿孔进入所述燃气通道内与待测试叶片的叶冠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拉力机输出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段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内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对应的内侧面部分内凹形成台阶状的填料台,所述第一密封件通过填料方式填充在所述填料台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贯穿孔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填料台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石墨盘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采用耐高温石棉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试叶片用于与所述拉杆连接的连接部部分位于所述贯穿孔内,以使所述待测试叶片与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之间形成缓冲空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燃气泄漏的试验段,所述试验段包括:冷气供给装置;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与所述冷气供给装置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贯穿孔连通;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待测试叶片的冷气供给管道连通;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贯穿孔内,以阻止燃气向外泄漏;以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拉杆的一端,以阻止燃气进入所述贯穿孔。本发明实现了气体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气体利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关鹏,徐毅,吴承威,田晶,郜伟强,石炜,赵行民,艾延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