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30064发布日期:2023-12-10 04:06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器件性能测试,尤其涉及一种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1、对于油浸式变压器,油和油浸纸板形成的“液-固”交界面是变压器的绝缘弱点,同时油纸绝缘沿面闪络是电变压器的常见故障。沿面闪络会迅速破坏绝缘结构,导致变压器严重损坏。在前期特高压工程运行中,变压器、换流变、高抗等设备整体运行性能良好,但在出厂试验与运行阶段,发生过数起绝缘材料放电故障,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在当前的特高压变压器结构优化设计中,通过采用薄纸筒-小油隙结构,带电部位采用纸浆包覆、成型绝缘件等措施,实现了变压器内部“高电位低场强”效应。及变压器内部的极不均匀场已经尽可能地被消除,内部电场主要是电厂不均匀系数较低的均匀场和稍不均匀场。

2、然而,目前研究广泛采用的基于针-板、柱-板等电极结构的小尺寸沿面闪络模型却是典型的“低电位高场强”效应,进行的是极不均匀场强下的考核,与变压器真实工况下的电场分布不符,试验结果更多地取决于电极、油和纸板形成的“三结合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对油浸纸板的沿面绝缘性能无法进行有效考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绝缘纸板沿面闪络试验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包括:油箱,油箱的两端侧壁上均设置有贯穿孔;绝缘纸板支架,设置于油箱内,用于固定绝缘纸板;两个电极支架,设置于油箱内且分别位于绝缘纸板支架的两侧;两个电极,分别设置于两个电极支架上,每个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均压环和支撑棒,第一均压环的中部设置有与支撑棒匹配的通孔,第一均压环套设于支撑棒上且固定于支撑棒上的指定位置;两个侧引线组件,两个侧引线组件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电极电性连接,两个侧引线组件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一个贯穿孔伸至油箱外部。

3、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底板,绝缘纸板支架和两个电极支架设置于底板上。

4、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底板上设置有滑槽,绝缘纸板支架、两个电极支架均滑动设置于滑槽内。

5、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电极包括六个第一均压环,六个第一均压环套设于支撑棒上且固定在支撑棒上的指定位置。

6、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支撑棒两端的四个第一均压环上包覆有绝缘件。

7、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两个侧引线组件分别为高压侧引线组件和低压侧引线组件,两个电极分别为高压电极和地电极,高压侧引线组件的一端与高压电极电性连接,高压侧引线组件的另一端穿过一个贯穿孔伸至油箱外部,低压侧引线组件的一端与地电极电性连接,低压侧引线组件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贯穿孔伸至油箱外部。

8、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高压侧引线组件包括第二均压环、第三均压环、第四均压环、第一环氧套筒和第一软铜线,第一环氧套筒设置于靠近高压电极的贯穿孔内,第二均压环设置于油箱外部且与第一环氧套筒的一端连接,第三均压环设置于油箱内部且与第一环氧套筒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均压环设置于高压电极上且与高压电极电性连接,第一软铜线的一端穿过第一环氧套筒与第二均压环电性连接,第一软铜线的另一端与第四均压环电性连接,第一软铜线还与第三均压环电性连接。

9、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低压侧引线组件包括第五均压环、第六均压环、第二环氧套筒和第二软铜线,第二环氧套筒设置于靠近地电极的贯穿孔内,第五均压环设置于油箱内部且与第二环氧套筒的一端连接,第六均压环设置于地电极上且与地电极电性连接,第二软铜线的一端穿过第二环氧套筒,第二软铜线的另一端与第六均压环电性连接,第二软铜线还与第五均压环电性连接。

10、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两个电极支架之间设置有多个绝缘纸板支架。

11、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绝缘纸板支架包括第一底座、两根第一支撑柱、底横梁和顶横梁,第一底座设置于底板上,两根第一支撑柱分别设置于第一底座的两端,两根第一支撑柱靠近第一底座的底端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槽,两根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顶端开口,底横梁设置于两根第一支撑柱的第一卡槽内,顶横梁可拆卸地设置于两根第一支撑柱的第二卡槽内。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通过利用至少两个第一均压环和支撑棒分别构建高压侧的电极和低压侧的电极,第一均压环套设于支撑棒上且固定于支撑棒上的指定位置,从而使得高压侧的电极和低压侧的电极导通后能够形成不均匀系数低的稍不均匀场,与变压器中绝缘纸板的真实工况更为接近,进而使得在该电场中绝缘纸板的沿面闪络试验结果更为准确。并且,两个电极之间所形成的电场能够覆盖更大范围,从而可以对较大的绝缘纸板进行精准地沿面闪络性能测试。



技术特征:

1.一种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六个第一均压环,所述六个第一均压环套设于所述支撑棒上且固定在所述支撑棒上的指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撑棒两端的四个第一均压环上包覆有绝缘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引线组件分别为高压侧引线组件和低压侧引线组件,所述两个电极分别为高压电极和地电极,所述高压侧引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极电性连接,所述高压侧引线组件的另一端穿过一个贯穿孔伸至油箱外部,所述低压侧引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地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低压侧引线组件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贯穿孔伸至油箱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引线组件包括第二均压环、第三均压环、第四均压环、第一环氧套筒和第一软铜线,所述第一环氧套筒设置于靠近所述高压电极的贯穿孔内,所述第二均压环设置于所述油箱外部且与所述第一环氧套筒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均压环设置于所述油箱内部且与所述第一环氧套筒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均压环设置于所述高压电极上且与所述高压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软铜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环氧套筒与所述第二均压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软铜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均压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软铜线还与所述第三均压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侧引线组件包括第五均压环、第六均压环、第二环氧套筒和第二软铜线,所述第二环氧套筒设置于靠近所述地电极的贯穿孔内,所述第五均压环设置于所述油箱内部且与所述第二环氧套筒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均压环设置于所述地电极上且与所述地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软铜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环氧套筒,所述第二软铜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均压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软铜线还与所述第五均压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底板,所述绝缘纸板支架和所述两个电极支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绝缘纸板支架、所述两个电极支架均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电极支架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绝缘纸板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纸板支架包括第一底座、两根第一支撑柱、底横梁和顶横梁,所述第一底座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两端,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底座的底端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顶端开口,所述底横梁设置于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柱的第一卡槽内,所述顶横梁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柱的第二卡槽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纸板沿面闪络的试验装置,包括:油箱,油箱的两端侧壁上均设置有贯穿孔;绝缘纸板支架,设置于油箱内,用于固定绝缘纸板;两个电极支架,设置于油箱内且分别位于绝缘纸板支架的两侧;两个电极,分别设置于两个电极支架上,每个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均压环和支撑棒,第一均压环的中部设置有与支撑棒匹配的通孔,第一均压环套设于支撑棒上且固定于支撑棒上的指定位置;两个侧引线组件,两个侧引线组件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电极电性连接,两个侧引线组件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一个贯穿孔伸至油箱外部。本发明利用均压环构建的电极能够形成不均匀系数低的电场,与变压器中的真实工况更为接近,使得绝缘纸板的沿面闪络试验结果更为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包艳艳,刘康,王锋,陶博,温定筠,张广东,陈博栋,吴玉硕,郭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