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30480发布日期:2023-09-21 09:2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地质介质的构成具有复杂性,例如介质特别是储层介质都是由固体和流体两部分组成的。砂岩储层是由骨架颗粒和孔隙中饱和的油气水等流体组成,碳酸盐岩储层是由固体岩石和裂缝或溶洞中充填的油气水等流体构成。它们都是由固体相和流体相两部分组成的双相介质或多相介质(孔隙或裂缝中含有两种以上的流体)。

2、以隧道建设过程为例,地质复杂区域的隧道面临的环境复杂,如果将隧道所处环境单纯的视为固态介质进行勘察,那么势必造成勘察结果的局限性,因为这种传播环境会造成建模数据的缺失与不对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通过使用既有数据来反向筛选原始数据的方式来使建模过程更加准确,从而得到更为精准的隧道质量及隧道所处环境质量的地质模型,进而对隧道质量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测。

2、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包括:

4、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

5、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

6、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7、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

8、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

9、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11、使用临时直线段填补缺失部分的边界;

12、根据临时直线段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纵波在临时直线段处发生反射;

13、借助临时直线段绘制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传播轨迹;以及

14、使用传播轨迹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16、根据传播轨迹生成覆盖域,覆盖域的起始点为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在临时直线段上的反射点,覆盖域的起始角度为以反射点为起点的一个确定角度;

17、使用多个覆盖域生成选择域;

18、将选择域内的纵波认为是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19、计算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反射点,记为补充边界点。

2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靠近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靠近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21、远离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远离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2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得到二次模型后,还包括:

23、根据二次模型生成与补充边界点及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的衰减轨迹;

24、根据衰减轨迹计算衰减量;

25、根据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在发出时的幅值与在被检测到时的幅值核算衰减量,并给出核算结果,核算结果包括准确与不准确;以及

26、在核算结果为不准确时舍弃该补充边界点。

2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28、当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数量为多个时,计算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

29、当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时,保留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的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关联的补充边界点。

3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衰减轨迹包括传播距离与传播轨迹上两相介质结合面的数量。

3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质量检测装置,包括:

32、第一建模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

33、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

34、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35、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

36、第二建模单元,用于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

37、第二建模单元,用于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

38、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质量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39、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40、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41、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42、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43、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44、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45、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4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或者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靠近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靠近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二次模型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衰减轨迹包括传播距离与传播轨迹上两相介质结合面的数量。

8.一种隧道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隧道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本申请公开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通过使用既有数据来反向筛选原始数据的方式来使建模过程更加准确,从而得到更为精准的隧道质量及隧道所处环境质量的地质模型,进而对隧道质量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冯洲,何敏,李浦瑜,尹军,刘仕琳,余皓,涂和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