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6672发布日期:2023-12-06 12:0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康养雷达,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


背景技术:

1、跌倒雷达为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于侦测人在空间内的活动/行动轨迹,根据大数据判定行走、蹲、坐、站立和跌倒,当一人或者多人发生跌倒动作时,能够及时进行预警和救助,还能够利用该毫米波捕捉判定室内是否有人的存在以及判定人所在的位置,方便定位寻找。

2、现有的康养市场中,所采用的侦测毫米波雷达为单个雷达,一般安装位置为房屋室内的中央,然后进行垂直照射,其所捕捉的范围较小,照射距离相对较短。

3、由于距离及角度问题,现有的单个雷达存在捕捉照射的盲区,甚至误报的情况,比如开窗状态下由于风量较大导致窗帘的晃动,会被雷达判定为人的动作、人在蹲坐动作时会被判定为跌倒,雷达捕捉的准确率相对较低,会给监护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将多个毫米波雷达与固定底座进行可折叠时集成安装,能够实现全域无死角的照射探测。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包括固定底座、毫米波雷达以及阻尼铰链,其中:毫米波雷达设置多个,多个毫米波雷达环绕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每个毫米波雷达均通过阻尼铰链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底座上;通过阻尼铰链能够调节每个毫米波雷达的旋转角度,每个毫米波雷达均能够进行0-180°的转动。

3、进一步的,当毫米波雷达与固定底座之间的角度为0°时,每个毫米波雷达均折叠扣合在固定底座上。

4、进一步的,当每个毫米波雷达与固定底座之间的角度都为60°时,实现室内空间探测区域的全面覆盖。

5、进一步的,每个毫米波雷达的发射功率为25-65hz,多个毫米波雷达接收的信号拼接后形成网格状态空间。

6、进一步的,每个毫米波雷达的内部均设置有雷达主板,雷达主板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

7、进一步的,固定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供电控制电路板,供电控制电路板通过数据端子线与每个雷达主板连接。

8、进一步的,供电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通过移动网络或者无线信号与移动终端或者上位机建立通讯连接。

9、进一步的,固定底座的侧面还设置有连接口,连接口与内部的供电控制电路板连接。

10、进一步的,每个毫米波雷达的背面与侧面均设置有散热孔。

11、进一步的,阻尼铰链上设置有限位结构。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申请将多个毫米波雷达集成在一个固定底座上,并且能够对每个毫米波雷达的角度进行调整,实现了对软环境空间区域的多角度全域无死角照射,探测捕捉的范围更大,准确度更高,能够精确的识别人们在空间内的行动轨迹。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毫米波雷达以及阻尼铰链,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毫米波雷达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的角度为0°时,每个所述毫米波雷达均折叠扣合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当每个所述毫米波雷达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的角度都为60°时,实现室内空间探测区域的全面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毫米波雷达的发射功率为25-65hz,多个所述毫米波雷达接收的信号拼接后形成网格状态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毫米波雷达的内部均设置有雷达主板,所述雷达主板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供电控制电路板,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板通过数据端子线与每个雷达主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通过移动网络或者无线信号与移动终端或者上位机建立通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侧面还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内部的供电控制电路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毫米波雷达的背面与侧面均设置有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铰链上设置有限位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康养雷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角度探测全域雷达,包括固定底座、毫米波雷达以及阻尼铰链,其中:毫米波雷达设置多个,多个毫米波雷达环绕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每个毫米波雷达均通过阻尼铰链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底座上;通过阻尼铰链能够调节每个毫米波雷达的旋转角度,每个毫米波雷达均能够进行0‑180°的转动。本申请将多个毫米波雷达集成在一个固定底座上,并且能够对每个毫米波雷达的角度进行调整,实现了对软环境空间区域的多角度全域无死角照射,探测捕捉的范围更大,准确度更高,能够精确的识别人们在空间内的行动轨迹。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一安水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