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45465发布日期:2023-12-13 23:3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地质雷达数据处理,特别是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1、地质雷达数据处理的目标是压制随机的和规则的干扰,以最大可能的分辨率在地质雷达图像剖面上显示反射波,提取反射波的各种有用的参数(包括电磁波速度,振幅和波形等)来帮助解释,在地质雷达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智能识别装置进行数据处理。

2、现有的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在使用时多采用单一的散热结构,导致散热效率较慢,高速率数据识别过程中易造成中央控制模块的过热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及其方法,该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散热结构单一,导致散热效率较慢。

2、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包括装置主体、后壳和密封条,装置主体的后方安装有后壳,且装置主体与后壳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密封条,装置主体上安装有显示屏,后壳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组件,后壳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进风口、过滤网、散热扇、换热水腔和出风口,进风口的端口处设置有过滤网,进风口的下方安装有散热扇,散热扇的下方连接有出风口,散热扇的外侧设置有换热水腔,并且换热水腔延伸到进风口的端部。

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散热组件便于对主体组件进行充分的散热,通过进风口便于进风,过滤网能够对进风口处的灰尘进行过滤,散热扇旋转能够牵引带动风力的流动进而使得风流从进风口处途径导热鳍片与换热水腔进行水流换热,并环绕散热扇数周与散热扇外围的换热水腔进行进一步的换热,从而降低空气温度,使得低温空气能够通过出风口吹出对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组件进行风冷散热,通过散热口便于及时排出散热后的热风。

5、进一步的,装置主体和后壳两侧之间通过衔接组件连接,衔接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定位栓,固定板固定于装置主体和后壳的侧壁上,同一侧的两个固定板通过定位栓固定连接。

6、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定位栓将装置主体,后壳两侧的固定板锁紧便于实现装置主体,后壳的安装拆卸,两者之间的密封条能够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7、进一步的,衔接组件还包括防护板和防护角,防护板固定在固定板侧壁上,并且防护板向垂直于固定板的方向延伸,并且装置主体和后壳同一侧的防护板相背设;防护角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顶部和底部,并且防护角配合安装在主体和后壳的四角位置。

8、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呈弧形状结构的防护板位于装置主体的两侧并凸出于装置主体的前后侧,便于对装置主体的前后侧进行防撞保护,进而能够防止装置主体受损,四周的防护角同样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9、进一步的,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鳍片,换热水腔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有多个导热鳍片,且导热鳍片延伸到进风口内。

10、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导热鳍片的设置,散热扇旋转能够牵引带动风力的流动进而使得风流从进风口处途径导热鳍片与换热水腔进行水流换热,并环绕散热扇数周与散热扇外围的换热水腔进行进一步的换热,从而降低空气温度。

11、进一步的,后壳的背面上方固定连接有散热片,且后壳的背面下方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口。

12、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散热口便于及时排出散热后的热风。

13、进一步的,后壳的背面中部依次设置有电源接口、通信接口和连接口,连接口的外侧转动安装有防尘盖。

14、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防尘盖,可防止灰尘进入连接口内,从而避免接触不良现象,通过电源接口便于对电源组件进行充电,电源组件用于为中央控制模块进行供电,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组件为集成化设置,占用面积较小的同时方便统一散热,通信接口能够外接地质雷达数据信号采样器,进而接收地质雷达数据。

15、进一步的,通信接口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模块相连,且中央控制模块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且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还电性连接数据输出模块。

16、采用以上结构,数据输入模块用于将所接收的地质雷达数据输入至中央控制模块并储存,通过数据输出模块能够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输出展示。

17、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的使用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s1:将装置主体和后壳组装起来构成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的主体,并通过连接线使得通信接口外接地质雷达数据信号采样器,进而接收地质雷达数据;

19、s2:数据输入模块将所接收的地质雷达数据输入至中央控制模块并储存,然后通过数据输出模块对地质雷达数据通过显示屏进行展示;。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及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21、1、通过散热组件便于对主体组件进行充分的散热,通过进风口便于进风,过滤网能够对进风口处的灰尘进行过滤,散热扇旋转能够牵引带动风力的流动进而使得风流从进风口处途径导热鳍片与换热水腔进行水流换热,并环绕散热扇数周与散热扇外围的换热水腔进行进一步的换热,从而降低空气温度,使得低温空气能够通过出风口吹出对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组件进行风冷散热,通过散热口便于及时排出散热后的热风。

22、2、通过定位栓将装置主体、后壳两侧的固定板锁紧便于实现装置主体、后壳的安装拆卸,两者之间的密封条能够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呈弧形状结构的防护板位于装置主体的两侧并凸出于装置主体的前后侧,便于对装置主体的前后侧进行防撞保护,进而能够防止装置主体受损,四周的防护角同样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装置主体(101)、后壳(103)和密封条(102),装置主体(101)的后方安装有后壳(103),且装置主体(101)与后壳(103)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密封条(102),装置主体(101)上安装有显示屏(3),后壳(103)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模块(4)和电源组件(5),后壳(103)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散热组件(6),散热组件(6)包括进风口(601)、过滤网(602)、散热扇(604)、换热水腔(605)和出风口(606),进风口(601)的端口处设置有过滤网(602),进风口(601)的下方安装有散热扇(604),散热扇(604)的下方连接有出风口(606)散热扇(604)的外侧设置有换热水腔(605),并且换热水腔(605)延伸到进风口(601)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1)和后壳(103)两侧之间通过衔接组件(2)连接,衔接组件(2)包括固定板(201)和定位栓(202),固定板(201)固定于装置主体(101)和后壳(103)的侧壁上,同一侧的两个固定板(201)通过定位栓(20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2)还包括防护板(203)和防护角(204),防护板(203)固定在固定板(201)侧壁上,并且防护板(203)向垂直于固定板(201)的方向延伸,并且装置主体(101)和后壳(103)同一侧的防护板(203)相背设置;防护角(204)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01)的顶部和底部,并且防护角(204)配合安装在主体(101)和后壳(103)的四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6)还包括导热鳍片(603),换热水腔(605)靠近进风口(601)的一侧设有多个导热鳍片(603),且导热鳍片(603)延伸到进风口(6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03)的背面上方固定连接有散热片(7),且后壳(103)的背面下方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口(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03)的背面中部依次设置有电源接口(9)、通信接口(10)和连接口(11),连接口(11)的外侧转动安装有防尘盖(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模块(4)相连,且中央控制模块(4)与电源组件(5)电性连接,且中央控制模块(4)的输出端还电性连接数据输出模块。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散热结构单一,导致散热效率较慢的问题。本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包括装置主体、后壳和密封条,装置主体的后方安装有后壳,且装置主体与后壳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密封条,装置主体上安装有显示屏,后壳的内部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组件,后壳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散热组件,进风口的端口处设置有过滤网,进风口的下方安装有散热扇,散热扇的外侧设置有换热水腔,散热扇的下方连接有出风口。本一种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智能识别装置及其方法具有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鹏,佟敏,杨宁,蔡丽俊,王振磊,李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