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的多舱门结构及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08700发布日期:2023-12-16 17:4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用于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的多舱门结构及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以及用于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的舱体的多舱门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安检物品机只能得到被检物的透射二维图像,由于箱包内多种物质的重叠,准确地探测混杂在不同类物质中的毒品/炸药,特别从有机物中识别出毒品/炸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此外,传统安检物品机只能得到沿射线方向的透视图像,同一物品不同摆放角度的成像会有所不同,当违禁品以特定角度摆放时,易被判图员忽略。基于以上的原因,在运用传统安检物品机检查的同时,仍然需要进行开包检查,包括对没有引起怀疑的行李、包裹按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查,这给查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另外,在透视二维图像上不能反映物体内部真实状态,如存在夹层情况时,需要对物品进行破坏性拆解,此类情况也给查验工作带来风险。而基于传统安检物品机开发的车载式物品机安检系统也同样存在上述的弊端。现有的移动安全检测设备大多是单一检测设备,即只有物品安全检测设备,或者只有人体安全检测设备。

2、在安检行业中,目前单一的车载式物品安检系统和单一的车载式人体安检系统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但是对以上的情况配置两款设备显得并没有那么方便。所以一款可对人体、物品等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内容包含爆炸物、毒品等多种违禁品的车载式设备就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车载式设备的设计需要符合各种人体工程学,便于对被检人和被检物品进行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2、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的多舱门结构,其包括:左舱门;右舱门;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

3、左舱门和右舱门能够围绕竖直轴线枢转,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能够围绕水平轴线枢转,

4、其中,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分别通过下舱门枢转轴和站立检测平台枢转轴而枢转地连接至多功能车载安检设备的舱体框架,

5、下舱门与站立检测平台彼此机械地连接,使得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能够同时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换。

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折叠状态下,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沿竖直方向放置,且在水平方向上隔开第一距离,且所述下舱门与舱体外壁平齐;

7、在展开状态下,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沿水平方向放置,在竖直方向上隔开第二距离且与舱体外壁垂直,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8、在从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下舱门与站立检测平台逐渐彼此远离,所述站立检测平台被构造为在展开状态下供被检人站立在其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舱门枢转轴和站立检测平台枢转轴彼此平行且均水平地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通过辅助气弹簧和支架机构而彼此机械连接,

11、辅助气弹簧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中的一方,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中的另一方,且辅助气弹簧被构造为在上抬和下翻下舱门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进行助力;

12、支架机构的一端连接至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中的一方,另一端连接至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中的另一方。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站立检测平台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第三边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垂直于站立检测平台枢转轴,并且第三边框平行于站立检测平台枢转轴;

14、下舱门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第三边框,所述下舱门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分别垂直于下舱门枢转轴延伸,第三边框在其两端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相连且在平行于下舱门枢转轴的情况下与下舱门枢转轴隔开。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舱门还包括第四边框,所述下舱门的第四边框沿下舱门枢转轴的轴线延伸,所述辅助气弹簧的一个端部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四边框,辅助气弹簧的另一端部可枢转地连接至站立检测平台的下表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一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一边框,第二支架的两端也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一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一边框。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结构和第二支架结构,每个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结构的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一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一边框,第一支架结构的第二支架的两端也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一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一边框;以及

18、第二支架结构的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二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二边框,第二支架结构的第二支架的两端也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二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二边框。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支架的中部铰接在一起,以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铰接端面和第二部分的铰接端面分别倾斜地形成。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部分的铰接端面和第二部分的铰接端面彼此抵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在小于180°的范围内;

22、在折叠状态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叠置在一起。

23、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气弹簧包括第一辅助气弹簧和第二辅助气弹簧,两个辅助气弹簧彼此平行地设置。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站立检测平台为毫米波站立检测平台。

25、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多舱门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的多舱门结构,其包括:左舱门;右舱门;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舱门枢转轴和站立检测平台枢转轴彼此平行且均水平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通过辅助气弹簧和支架机构而彼此机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站立检测平台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第三边框,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垂直于站立检测平台枢转轴,并且第三边框平行于站立检测平台枢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舱门还包括第四边框,所述下舱门的第四边框沿下舱门枢转轴的轴线延伸,所述辅助气弹簧的一个端部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四边框,辅助气弹簧的另一端部可枢转地连接至站立检测平台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一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一边框,第二支架的两端也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一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一边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结构和第二支架结构,每个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结构的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一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一边框,第一支架结构的第二支架的两端也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下舱门的第一边框和站立检测平台的第一边框;以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支架的中部铰接在一起,以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的铰接端面和第二部分的铰接端面分别倾斜地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气弹簧包括第一辅助气弹簧和第二辅助气弹簧,两个辅助气弹簧彼此平行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舱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检测平台为毫米波站立检测平台。

14.一种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舱门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的多舱门结构以及一种多功能车载安检系统。该多舱门结构包括:左舱门;右舱门;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其中,左舱门和右舱门能够围绕竖直轴线枢转,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能够围绕水平轴线枢转,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分别通过下舱门枢转轴和站立检测平台枢转轴而枢转地连接至多功能车载安检设备的舱体框架,下舱门与站立检测平台彼此机械地连接,使得下舱门和站立检测平台能够同时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换。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陈志强,黄清萍,梁晋宁,洪明志,程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