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89834发布日期:2024-01-23 12:0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负载识别和用电安全,具体为基于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1、负载事件检测是指在电力系统中检测和识别异常负载事件,随着电力的快速发展和需要,电力负载也在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恶性负载作为一种不稳定的负载,往往会造成电网电压降低、电流水平增加的问题,影响电力质量和设备寿命。

2、目前,电力恶性负载的识别方法主要通过功率因数和功率波形分析来实现,但这种方法不够精确,易受负载容量和电源电压的影响,需要有更为精确的识别方法,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基于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方法,解决了现有识别方法存在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采集电流信号,利用电流传感器采集电网电流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

6、s2.进行fft分析,对采集到的电流信号进行fft变换,得到对应的谐波分量;

7、s3.计算变形指标,利用谐波分量计算变形指标,判断负载是否存在恶性;

8、s3.1.确定变形模型,对于传输线路,需要考虑导线、绝缘子、杆塔的结构;

9、s3.2.应变量测量,使用适当的测量设备,对所采集的元件进行应变量的测量,同时可以测量导线的张力和挠度,在绝缘子处测量应变量;

10、s3.3.计算变形量,根据测量得到的应变量,结合变形模型,计算采集元件的实际变形量;

11、s3.4.确定变形指标,在得到变形量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各种变形指标,如应变率、挠度、弹性模量和屈服点;

12、s4.负载类型判断,当变形指标大于设定阈值时,判断所处的负载是非线性负载还是纯阻性负载;

13、s4.1.收集数据,首先将s3步骤中的指标进行收集,并收集电力系统的负载数据,其中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和负载大小的相关数据;

14、s4.2.负载类型的分类,对负载进行分类,其中又可分为有功负载、无功负载和混合负载,其中有功负载是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或热能的负载,无功负载是指将电能转换为磁场或电场能的负载,而混合负载是指有功负载和无功负载的混合体的统称;

15、s4.3.负载工作性分析,对每种负载进行工作特性分析,确定负载的特点,其中包括因数、谐波和随时间变化的负载值;

16、s4.4.负载特性匹配,根据负载工作特性,将负载与其类型进行匹配,以便更好地了解负载的工作状态;

17、s5.输出诊断结构,将负载类型和变形指标输出,以帮助电力系统工程室进行预防性维护和管理。

18、优选的,所述测量设备包括应变计和位移计。

19、(三)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中,通过采用电流谐波分析来识别电力恶性负载,从而克服了传统方法受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有效避免了误判。

22、2、本发明中,通过阈值设定和变形指标的计算,可以有效地判断出负载恶性程度,为电力系统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结果。

23、3、本发明中,通过能够识别负载类型,可帮助电力工程师进行应对措施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特征:

1.基于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设备包括应变计和位移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基于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方法,涉及负载识别和用电安全领域。该负载事件检测的恶性负载识别方法,包括S1.采集电流信号;S2.进行FFT分析;S3.计算变形指标;S4.负载类型判断;S5.输出诊断结构。通过采用电流谐波分析来识别电力恶性负载,从而克服了传统方法受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有效避免了误判,通过阈值设定和变形指标的计算,可以有效地判断出负载恶性程度,为电力系统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结果,能够识别负载类型,可帮助电力工程师进行应对措施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海鹏,邱红斌,辛伟,吴少洪,闫文文,陈启亮,徐跃华,薛大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福瑞特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