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5401发布日期:2024-04-30 17:05阅读:7来源:国知局
移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检测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适用于检测手的移动和/或便携式智能电话(智能手机)向机动车辆的车身元件(例如,可打开部分(ouvrant,车门或行李箱)的把手或可打开部分的支柱)的接近,以解锁该可打开部分。


背景技术:

1、如今,车辆的车门把手配备有用于检测用户的手或便携式智能电话的移动的装置。检测用户身体部位的移动(例如用户的手在把手对面几厘米处扫过把手的移动)结合识别便携式用户设备(例如由该用户携带的用于远距离进入控制的“免提式”电子遥控钥匙(badge))使得能够锁定和解锁车辆的可打开部分。因此,当携带相应的电子遥控钥匙并已被车辆标识的用户希望解锁车辆时,他进行例如从左向右扫过车辆的车门把手前方的移动,车辆然后致动车辆的一个或多个可打开部分的锁处的电锁芯,然后自动解锁该一个或多个可打开部分。通过在车辆的车门把手(称为“解锁区域”)对面准确地进行该扫过移动,车门(或替代地所有可打开部分)被解锁,而无需用户的其他动作。相反,当仍然携带车辆已标识的必需电子遥控钥匙的用户希望锁定其车辆时,他关闭其车辆的车门并以类似的方式在把手的另一区域(称为“锁定区域”)对面进行扫过移动,或者进行另一移动,例如在与解锁区域相同的区域对面反向地从右向左移动,于是单个区域用于锁定和解锁。该手势使得能够自动锁定车辆的可打开部分。

2、这些用于检测手的移动以解锁/锁定的装置通常包括至少两个电容传感器,其形式为集成在车门把手中的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两个电极。

3、用于检测手的移动的该装置还包括射频(通常是lf(英语“low frequency”的缩写,低频))天线,但该天线也可以是高频或超高频天线,比如uwb、ble、wifi、4g、5g等等或比如nfc(英语为“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也就是说,使得能够与便携式电话交换标识符以对其进行认证的任何天线或通信装置。

4、检测装置还包括车辆的电子计算机(ecu:英语“electronic control unit”的缩写,电子控制单元),其从电容传感器接收移动检测信号。车辆的电子计算机已预先将该用户标识为了有权进入该车辆;或者替代地,车辆的电子计算机在接收到该存在检测信号之后进行该标识。为此,该计算机通过射频天线向用户携带的遥控钥匙(或遥控器)发送标识请求。作为响应,该遥控钥匙通过rf(射频)或nfc或uwb或wifi或ble等向车辆的电子计算机发送其标识码。如果电子计算机识别出该标识码是有权进入车辆的标识码,它将触发车门(或所有可打开部分)的锁定/解锁。然而,如果相反,电子计算机没有接收到标识码或者接收到的标识码有问题,则不会进行锁定或解锁。

5、当涉及到检测智能电话的接近时,检测装置转而包括本身已知的nfc读取器,以便通过13.56mhz的射频交换来检测附近的便携式智能电话的存在,便携式智能电话本身也配备有近场通信部件并且能够接收所述电话的标识符,以便确保它确实被识别为与该车辆配对,从而进行锁定/解锁。该nfc读取器连接到专用微控制器。

6、因此,这样的车辆配备有包括检测装置的车门把手,检测装置配备有射频天线、两个电极以及nfc读取器,两个电极连接到专用于检测手的移动的第一电容检测微控制器,nfc读取器本身连接到专用于通过nfc检测便携式智能电话的第二微控制器,这些装置全部集成在一个印刷电路板中。

7、然而,所有这些电子组件的集成带来了车门把手体积大以及不可忽视的成本增加的问题。此外,当便携式电话包括非常少的金属时,例如当它们包括塑料外壳时,或者当便携式进入装置是几乎完全由塑料构成的标签(英语为“tag”,即遥控钥匙(badge))时,通过nfc来检测并不可靠。

8、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使得能够缓解现有技术的缺点的移动检测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单且便宜的装置,其使得能够仅使用nfc技术来检测手扫过把手前方的移动以及智能电话向把手的接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用户的身体部位的移动和/或便携式用户设备的接近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旨在车载在机动车辆中,并且该装置的值得注意之处在于其包括:

2、a.近场通信天线,被配置用于收发3至30mhz之间的高选定谐振频率的信号,所述天线包括至少一个线圈,该至少一个线圈以至少两组条带的形式连续地继续延伸,第一组和第二组与所述天线并联连接,使得所述两组各自具有不同的可变电容和灵敏度,并且使得所述天线能够在用户的身体部位接近第一组或第二组时产生不同的阻抗变化,

3、b.测量部件,通过与所述天线的电磁耦合来测量所述天线的阻抗变化或谐振频率变化,测量部件具有在所述高选定谐振频率处的串联谐振频率,并且能够通过所产生的阻抗变化来检测先在第一组条带对面然后在第二组条带对面相继进行的用户的身体部位的移动或便携式用户设备的接近。

4、优选地,所述组条带每一组包括彼此连接的条带的呈梳状的两个子组。

5、在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界定了一个周界,所述天线在该周界内以至少两组的形式连续地继续延伸,每一组包括彼此连接的条带的两个子组,每个子组呈梳状。

6、周界是矩形的,同一组中的条带可采用垂直于该周界的长度或宽度的传导金属迹线的形式。

7、优选地,一组中的同一子组中的条带彼此相同。

8、有利地,同一组的两个子组中的条带彼此交织。

9、有利地,两组条带在条带的形状和/或宽度和/或长度和/或厚度上彼此不同。

10、合理地,测量部件包括电磁耦合到通信天线的第二天线。

11、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中,该装置包括串联连接到通信天线并电磁耦合到第二天线的第三天线。

12、本发明适用于包括根据上述特征中的任一个的检测装置的车辆的任何车门把手、后视镜或车门。

13、最后,本发明涉及包括根据上述特征中的任一个的装置的任何机动车辆。



技术特征:

1.用于检测用户的身体部位(m)的移动和/或便携式用户设备(200)的接近的检测装置(d),该检测装置旨在车载在机动车辆(v)中,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d)包括:

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检测装置(d),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条带每一组包括彼此连接的条带的呈梳状的两个子组。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其特征在于,线圈(e1、e2、e3)界定了一个周界,所述天线(a1)在该周界内以至少两组(g1、g2)条带的形式连续地继续延伸,每一组包括彼此连接的条带(o1、o2…oi、n1、n2…ni)的两个子组,每个子组呈梳状。

4.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检测装置(d),其特征在于,周界是矩形的,同一组中的条带(o1、o2…oi、n1、n2…ni、p1、p2…pi、q1、q2…qi)采用垂直于该周界的长度或宽度的传导金属迹线的形式。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其特征在于,一组(g2、g2)中的同一子组中的条带(o1、o2…oi、n1、n2…ni)彼此相同。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的两个子组中的条带彼此交织。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g1、g2)条带在条带的形状和/或宽度和/或长度和/或厚度上彼此不同。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其特征在于,测量部件(m2)包括电磁耦合到通信天线(a1)的第二天线(a2)。

9.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检测装置(d),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串联连接到通信天线(a1)并电磁耦合到第二天线(a2)的第三天线(a3)。

10.车辆(v)的车门把手(p),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

11.机动车辆(v)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

12.机动车辆(v)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

13.机动车辆(v),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d)。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用户的身体部位的移动和/或便携式用户设备的接近的检测装置,旨在车载在机动车辆中,该装置包括:a)近场通信天线,谐振频率在3至30MHz之间,包括至少一个线圈,该至少一个线圈以至少两组条带的形式连续地继续延伸,该至少两组与所述天线并联连接,使得所述两组各自具有不同的可变电容和灵敏度,并且使得所述天线能够在用户的身体部位接近第一组或第二组时产生不同的阻抗变化;b)测量部件,通过与所述天线的电磁耦合来测量所述天线的阻抗变化,所述部件具有在所述高选定谐振频率处的串联谐振频率,并且能够通过所产生的阻抗变化来检测先在第一组条带对面然后在第二组条带对面相继进行的部位的移动或便携式用户设备的接近。

技术研发人员:J·C·瓦斯康塞洛斯德阿尔梅达,S·布根,M·Z·巴赫巴瓦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