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73821发布日期:2024-02-07 13:2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检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自身抗体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异常往往提示着机体的免疫系统失调或特定疾病的存在。为了及早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发快速高效的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刻不容缓。传统的免疫学检测试剂及分析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如操作复杂、检测通量低下等,难以实现自身抗体的精确高通量检测。因此,开发新型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编码微球技术为生物检测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利用不同编码微球表面的特异性生物识别元件与目标生物元件产生特异性结合,根据微球编码区分不同目标,实现对多种目标的高通量并行检测。编码微球可携带不同类型的编码信息,如荧光编码、形状编码、磁性编码等。但传统编码微球技术也存在一定局限,如编码稳定性差,编码组合数有限等。

3、查阅已公开的相关文件,公开号为cn112147324a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带有特定运载体的试剂盒,通过该运载体与样品中的胞裂蛋白-3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抗体的检测;公告号为us10794906b2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对生物制剂中所带有的中和性和非中和性自身抗体的存在或水平的测定法,可用于在受试者接受生物治疗时监测中和性和/或非中和性抗药物抗体随时间的形成水平;公开号为ep4119575a1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用于检测sars-cov-2抗体的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实现了对这种抗体的快速高准确率的检测。

4、以上技术方案均提出若干对人体中抗体进行检测的技术方案,但目前对于高通量抗体检测的方案还较少提出,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5、背景技术的前述论述仅意图便于理解本发明。此论述并不认可或承认提及的材料中的任一种公共常识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检测材料采用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编码微球与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复合检测物相混合形成。其中编码微球含有磁性核心、间隔层、纳米晶体荧光层和生物识别层,实现稳定的荧光编码。复合检测物含荧光染料,提供第二编码。两种荧光的组合实现混合编码,扩大编码空间。同时提出一种制备上述检测材料的方法,通过对编码微球的荧光层进行控制,保证编码的可检测效果。最终通过使用本检测材料,可有效实现人体自身抗体的精确高通量检测。

2、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所述检测材料包括:

4、一组或以上组合试剂;每组所述组合试剂包括:编码微球以及复合检测物;

5、所述编码微球的结构由内到外,包括:

6、磁性核心,所述磁性核心包括高分子聚合物微球以及在高分子聚合物微球表面附着的磁性纳米颗粒;

7、间隔层,所述间隔层由具有正、负电荷的一对或一对以上聚电解质层交替形成;

8、纳米晶体层,所述纳米晶体层由具有指定荧光颜色的纳米晶体构成;

9、生物捕获分子,所述生物捕获分子被涂布于所述编码微球的最外层,用于特异性地与指定的抗体蛋白质分子进行结合;

10、所述复合检测物具有荧光染料,以及与所述荧光染料结合的第二生物捕获分子;所述第二生物捕获分子与所述编码微球所具有所述生物捕获分子相同;

11、其中,所述复合检测物的荧光染料的吸收光谱与所述编码微球的所述纳米晶体层的吸收光谱一致;所述复合检测物的荧光染料的发射光谱与所述编码微球的所述纳米晶体层的发射光谱不一致;

12、优选地,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大小为10~50nm;

13、优选地,制备所述磁性纳米颗粒时,包括将长链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与原始的磁性纳米颗粒混合并共同加热后制得成型的磁性纳米颗粒;

14、优选地,所述纳米晶体层采用的纳米晶体为半导体纳米晶体;

15、优选地,所述编码微球的直径为10~200μm;

16、优选地,带负电荷的聚电解质层由聚酸和/或聚酸盐构成;带正电荷的聚电解质层由聚碱和/或聚碱盐构成;

17、进一步的,提出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所述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编码微球的制备以及复合检测物的制备两部分;

18、优选地,所述编码微球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9、s100:将长链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与原始的磁性纳米颗粒混合并共同加热后制得成型的磁性纳米颗粒;

20、s200:将成型的磁性纳米颗粒、高分子聚合物微球溶于溶剂,配制获得第一混合液;将所述第一混合液进行脱水冷却后,获得磁性核心;

21、s300:在所述磁性核心表面依次交替涂覆一对和以上带正、负电荷的聚电解质层,使磁性核心表面形成间隔层;

22、s400:将步骤s300制得的微球与纳米晶体进行附着,形成纳米晶体层;

23、s500:在具有纳米晶体层的微球表面,涂布生物捕获分子;

24、优选地,所述复合检测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25、e100: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分子,选用发射波长不同于编码微球的荧光纳米晶体的有机荧光染料准备荧光染料溶液;

26、e200:将第二生物捕获分子与荧光染料溶液混合,配制成混合溶液;

27、e300:在步骤e200获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以共价交联的方式连接第二生物捕获分子和荧光染料,反应生成荧光标记的生物识别分子复合物;

28、e400:离心洗涤除去未反应的荧光染料和交联剂,获得复合检测物;

29、优选地,在步骤s400中,包括通过以下计算式,计算所需纳米晶体的体积量v;

30、

31、其中,h为纳米晶体在编码微球表面的理想涂层厚度为,由相关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设定;n为本次制备的编码微球的统计数量,s为微球统计表面积,φ为纳米晶体的体积分数,ρ为纳米晶体的材料密度;n和s通过微球的生产厂商提供的出厂数据获得;φ通过对纳米晶体进行抽样检测步骤获得;k为冗余系数,通过使用当前的纳米晶体进行实验后的涂覆效果,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测定并设置。

32、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33、1.本技术方案的检测材料的具有对抗体识别的高特异性,通过编码微球表面连接的特异性生物捕获分子,可以与对应的靶向抗体实现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结合,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34、2.本技术方案的检测材料编码空间大,可以形成丰富的编码组合;通过在编码微球表面的荧光纳米晶体编码与复合检测物中的荧光染料编码相结合,实现了多维混合编码,大大拓展了编码的可能组合;

35、3.本技术方案的检测材料可以通过搭配使用适用于各种抗体的生物捕获分子,实现对多种抗体的单独或组合检测,可更广泛地生产适用于多种抗体的量产产品。



技术特征:

1.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材料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大小为10~50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检测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磁性纳米颗粒时,包括将长链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与原始的磁性纳米颗粒混合并共同加热后制得成型的磁性纳米颗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检测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体层采用的纳米晶体为半导体纳米晶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检测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微球的直径为10~200μ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检测材料,其特征在于,带负电荷的聚电解质层由聚酸和/或聚酸盐构成;带正电荷的聚电解质层由聚碱和/或聚碱盐构成。

7.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编码微球的制备以及复合检测物的制备两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检测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0中,包括通过以下计算式,计算所需纳米晶体的体积空量v;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体自身抗体检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检测材料采用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编码微球与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复合检测物相混合形成。其中编码微球含有磁性核心、间隔层、纳米晶体荧光层和生物识别层,实现稳定的荧光编码。复合检测物含荧光染料,提供第二编码。两种荧光的组合实现混合编码,扩大编码空间。同时提出一种制备上述检测材料的方法,通过对编码微球的荧光层进行控制,保证编码的可检测效果。最终通过使用本检测材料,可有效实现人体自身抗体的精确高通量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彭立胜,李华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敏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