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84594发布日期:2024-02-20 21:4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汽车使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可以实现高效的能源利用并显著降低有害排放,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未来汽车的重要发展趋势。氢安全一直是燃料电池产业化应用的风险因素,由于氢气分子小,可燃浓度范围广以及点火能量低的特点,在控制供氢系统的密封性能外,在氢气泄露位置附近存在静电累积,就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造成严重后果。但是现有技术中,只是重点研究了供氢系统的密封性能,还未对氢燃料电池系统进行静电累积的检测和防护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快速定位检测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累积情况,便于精准进行静电防护处理。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将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与冷却系统、供氢系统和空气系统连接之后,放于环境仓内进行静置;

4、采用静电测试仪对静置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所述静电检测区域包括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入口至氢气尾排之间的管路及零部件;

5、若所述静电检测区域的静电电压测量结果合格,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施加设定的电流密度;

6、采用静电测试仪对施加设定电流密度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并判断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是否存在静电隐患。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静电测试仪对静置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得到所述静电检测区域的第一最高静电电压,若所述第一最高静电电压未超过设定的第一静电电压阈值,判断所述静电检测区域的静电电压测量结果合格。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施加设定的电流密度,包括以下步骤:

9、设置电流密度施加表;所述电流密度施加表包括施加时间以及多个不同的电流密度施加值;

10、根据所述电流密度施加表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逐次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施加相应的所述电流密度施加值,并且持续至所述施加时间。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采用静电测试仪对施加设定电流密度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并判断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是否存在静电隐患,包括以下步骤:

12、在每次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施加所述电流密度施加值之后,采用静电测试仪对所述静电检测区域包括的所有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分别进行多次静电电压测量;

13、计算每个所述管路及零部件的平均静电电压,并从计算出的所有所述平均静电电压中选出最大值,作为所述静电检测区域的第二最高静电电压;

14、若每次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施加所述电流密度施加值之后,所测量出的所述第二最高静电电压均未超过设定的第二静电电压阈值,判断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不存在静电隐患。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进行静电测试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16、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所述静电检测区域包括的所有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分别进行静电测试,以确定所有的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均合格。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所述静电检测区域包括的所有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分别进行静电测试,以确定所有的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均合格,包括以下步骤:

18、将待测管路及零部件与氢气气源连接之后,放于环境仓内进行静置;

19、采用静电测试仪对静置后的所述待测管路及零部件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得到所述待测管路及零部件的第一静电电压,并根据设定的第三静电电压阈值,判断所述待测管路及零部件的静电电压测量结果合格;

20、对静电电压测量结果合格的所述待测管路及零部件按照设定的流量通入所述氢气气源;

21、采用静电测试仪对通入所述氢气气源的所述待测管路及零部件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得到所述待测管路及零部件的第二静电电压;并根据设定的第四静电电压阈值,判断所述待测管路及零部件是否合格。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所述静电检测区域包括的所有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分别进行静电测试,以确定所有的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均合格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23、将所述管路及零部件中的非金属管路采用复合导电材料,以及将所述管路及零部件中的非金属管件更换为金属管件;

24、将所述管路及零部件中的非金属管路包裹防静电护套。

2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26、初置模块,用于将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与冷却系统、供氢系统和空气系统连接之后,放于环境仓内进行静置;

27、测量模块,用于采用静电测试仪对静置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所述静电检测区域包括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入口至氢气尾排之间的管路及零部件;

28、施加模块,用于若所述静电检测区域的静电电压测量结果合格,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施加设定的电流密度;

29、判断模块,用于采用静电测试仪对施加设定电流密度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并判断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是否存在静电隐患。

30、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的步骤。

31、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的步骤。

3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将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与冷却系统、供氢系统和空气系统连接之后,放于环境仓内进行静置;采用静电测试仪对静置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所述静电检测区域包括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入口至氢气尾排之间的管路及零部件;若所述静电检测区域的静电电压测量结果合格,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施加设定的电流密度;采用静电测试仪对施加设定电流密度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并判断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是否存在静电隐患。从而实现对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降低在氢气密封失效后的爆燃风险,提高了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采用静电测试仪对静置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得到所述静电检测区域的第一最高静电电压,若所述第一最高静电电压未超过设定的第一静电电压阈值,判断所述静电检测区域的静电电压测量结果合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施加设定的电流密度,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静电测试仪对施加设定电流密度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并判断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是否存在静电隐患,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进行静电测试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所述静电检测区域包括的所有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分别进行静电测试,以确定所有的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均合格,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所述静电检测区域包括的所有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分别进行静电测试,以确定所有的所述管路及零部件均合格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8.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将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与冷却系统、供氢系统和空气系统连接之后,放于环境仓内进行静置;采用静电测试仪对静置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若所述静电检测区域的静电电压测量结果合格,对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施加设定的电流密度;采用静电测试仪对施加设定电流密度后的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检测区域进行静电电压测量,并判断所述待测试氢燃料电池系统是否存在静电隐患。从而实现对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静电测试,降低在氢气密封失效后的爆燃风险,提高了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琦,张世德,陈勇刚,柳二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