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01443发布日期:2023-12-07 06:4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防火门电动闭门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1、电磁铁是防火门电动闭门器的关键零部件,为防火门电动闭门器提供开门限位以及在指定条件下接触限位的功能。以往的防火门电动闭门器中大多使用吸盘式电磁铁或单向保持电磁铁,不能限位与解锁均自动控制的功能。新型的防火门电动闭门器中使用了双向保持式电磁铁,能够依靠电路控制实现防火门开启时自动限位和指定条件下自动解锁的功能,安装和使用更方便。

2、双向保持式电磁铁是防火门电动闭门器的重要功能件,在批量生产的过程中,若该物料的不良率较高,将会直接导致防火门电动闭门器产品的合格率,对生产厂商会产生重大的损失。鉴于双向保持式电磁铁的重要性,对其来料质量管控显得尤为重要,而来料质量管控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对其进行功能与性能检验,以确保来料符合要求。目前对于双向保持式电磁铁的检测方法是采用恒定电压检测其动作功能,通过电源极性切换实现其正反向动作功能检测,具体方法可参考专利cn202221182612.3“一种双向电磁铁检测工装电路”。

3、该检测电路的不足之处:

4、1、双向保持式电磁铁在实际工况下是由电容放电实现动作功能,现有检测方式采用等效的恒定电压进行测试,该电压虽经过等效计算和实验验证,但仍与实际工况有差异。

5、2、该检测方式受电源影响较大,电源差异会导致测试结果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解决双向保持式电磁铁现有的检测方式与实际工作状况存在差异的问题,同时确保检测方式稳定、可靠。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包括充放电电路、电磁铁控制电路、电磁铁动作电路和电磁铁w,所述充放电电路接入外部电源,所述充放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电磁铁动作电路电连接,所述电容监测电路与所述充放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与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电连接,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与所述电磁铁w电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电磁铁正向动作或反向动作。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通过外部接入pwm脉冲调制信号,并配合所述充放电电路的充放电,从而驱动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平,进而驱动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电磁铁正向动作或反向动作,避免电磁铁的检测条件与其实际工作状况的差异,对于来料质量的判断更为准确,只需确保检测用标准电容正常即可,消除了电源的差异对于测试结果的影响,电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可靠性好。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k1、三极管q1、电阻r8、开关sw2、二极管d3、电阻r9和电容c9,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两个静触点分别接入电源v1和电源v2,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的动触点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8,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开关sw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电容c9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正极与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电连接,所述电容监测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电容c9的两端。

6、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可以切换不同的测试用电源,并通过所述开关sw2的状态控制整个充放电电路的通断,实现对电容c9的充放电控制,简单方便。

7、进一步: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主控制电路的一路pwm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10接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通过所述电阻r11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电连接,主控制电路的另一路pwm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13接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2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电连接。

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控制电路的两路pwm信号分别控制所述q2和三极管q3的通断,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的工作状态,以对来料电磁铁w进行双向检测。

9、进一步: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包括mos管u3、mos管u4、mos管u5和mos管u6,所述mos管u3的栅极和mos管u5的栅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mos管u5的源极和所述mos管u6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9的正极电连接,所述mos管u3的漏极与所述mos管u5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磁铁w的正极电连接,所述mos管u3的源极和所述mos管u4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mos管u4的漏极和所述mos管u6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磁铁w的负极电连接,所述mos管u4的栅极和所述mos管u6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

10、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mos管u3、mos管u4、mos管u5和mos管u6形成桥式结构实现电压换向功能,并通过主控制电路的两路pwm信号分别控制所述q2和三极管q3的通断,进而控制所述mos管u3、mos管u4、mos管u5和mos管u6的导通或关断,进而控制所述电磁铁的正向动作或反向动作。

11、进一步:所述的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还包括电容监测电路,所述电容监测电路与所述充放电电路电连接。

12、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电容监测电路可以对充放电电路中的电容c9进行状态监测,实时监控其容量、充电、放电参数,确保检测条件准确无误。

13、进一步:所述电容监测电路包括电压表v和示波器m,所述电压表v和示波器m并联在所述电容c9的两端。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电电路、电磁铁控制电路、电磁铁动作电路和电磁铁w,所述充放电电路接入外部电源,所述充放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和电磁铁动作电路电连接,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与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电连接,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与所述电磁铁w电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电磁铁正向动作或反向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k1、三极管q1、电阻r8、开关sw2、二极管d3、电阻r9和电容c9,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两个静触点分别接入电源v1和电源v2,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1的动触点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8,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开关sw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电容c9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正极与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电连接,所述电容监测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电容c9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主控制电路的一路pwm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10接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通过所述电阻r11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电连接,主控制电路的另一路pwm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13接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2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动作电路包括mos管u3、mos管u4、mos管u5和mos管u6,所述mos管u3的栅极和mos管u5的栅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mos管u5的源极和所述mos管u6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9的正极电连接,所述mos管u3的漏极与所述mos管u5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磁铁w的正极电连接,所述mos管u3的源极和所述mos管u4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mos管u4的漏极和所述mos管u6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磁铁w的负极电连接,所述mos管u4的栅极和所述mos管u6的栅极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监测电路,所述电容监测电路与所述充放电电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监测电路包括电压表v和示波器m,所述电压表v和示波器m并联在所述电容c9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向保持电磁铁的检测电路,包括充放电电路、电磁铁控制电路、电磁铁动作电路和电磁铁W,充放电电路接入外部电源,充放电电路分别与电磁铁控制电路、电磁铁动作电路电连接,电容监测电路与充放电电路电连接,电磁铁控制电路与电磁铁动作电路电连接,电磁铁动作电路与电磁铁W电连接,并可驱动电磁铁正向动作或反向动作。通过外部接入PWM脉冲调制信号,并配合充放电电路的充放电,从而驱动电磁铁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平,进而驱动电磁铁控制电路控制电磁铁正向动作或反向动作,避免电磁铁的检测条件与其实际工作状况的差异,对于来料质量的判断更为准确,只需确保检测用标准电容正常即可,消除了电源的差异对于测试结果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刘云,王勋,晏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凯斯玛特智能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