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雨筒机构以及气体吸收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4631发布日期:2023-07-15 15:4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雨筒机构以及气体吸收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激光光谱气体检测,涉及一种遮雨筒机构,还涉及一种具有遮雨筒机构的气体吸收池。


背景技术:

1、采用激光光谱技术测量单一组分或多组分气体检测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气体吸收池是检测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体吸收的“指纹”特性,光在通过充满被检测气体的吸收池后,某个单一频率的光被池中气体所吸收,单一频率反映了气体成分,单一频率光强的变化则反映了被检测气体的浓度。

2、目前,基于在线检测气体浓度的需求,会将气体吸收池安装在露天的环境中,由于气体吸收池的两个反射镜面之间的区域需要暴露在待测的环境中,一旦遇到下雨天,雨水或者水汽容易影响反射镜面,导致反射镜面上沾染水渍或者其他杂物,而现有的气体吸收池或者气体分子浓度检测设备中并没有配置遮雨或者挡雨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遮雨筒机构,还提出了一种气体吸收池。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遮雨筒机构,包括:

3、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设置有第一螺纹;

4、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有第二螺纹以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筒体转动并且引导其直线运动的定位导向件,所述第二筒体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并形成可伸缩结构,并且所述第二筒体可处于回缩至所述第一筒体的打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筒体可从所述第一筒体上伸出至遮雨位置,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筒体做回转运动时驱动所述第二筒体直线运动。

5、较佳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筒体做回转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筒体上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传动。

6、较佳的,所述第二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或者所述第一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

7、还提出了一种气体吸收池,包括所述的遮雨筒机构,还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座以及所述第二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有第一镜片,所述第二基座设置有第二镜片,第一筒体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并罩住所述第一镜片,定位导向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并且第二筒体可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筒体处于遮雨位置时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并罩住所述第二镜片,所述第二筒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二基座分离。

8、较佳的,所述气体吸收池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一基座上下对应设置。

9、较佳的,所述第一基座朝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环形安装座,所述环形安装座上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一筒体通过所述轴承可转动地与所述环形安装座连接。

10、较佳的,所述第一镜片位于所述环形安装座的内部。

11、较佳的,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二筒体处于所述遮雨位置时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部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基座密封。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提供了一种用于为气体吸收池遮雨的遮雨筒机构,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形成可伸缩结构,在下雨时第二筒体伸出从而使遮雨筒机构伸长,罩住第二镜片与第一镜片从而实现遮雨效果。

14、2、驱动电机能够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驱动第一筒体转动,从而驱动第二筒体伸出或者回缩,进而使第二筒体移动至打开位置或者遮雨位置,所以该遮雨筒机构能够在下雨时自动使第二筒体移动至遮雨位置,并且在雨停后自动使第二筒体移动至打开位置。

15、3、第一筒体设置于第二筒体内,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的缝隙是朝下的,所以雨水不容易进入到两者之间的缝隙中,起到了避免雨水进入到遮雨筒内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遮雨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雨筒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筒体(100)做回转运动的驱动电机(300),所述驱动电机(300)连接有主动齿轮(310),所述第一筒体(100)上套设有从动齿轮(120),所述主动齿轮(310)与所述从动齿轮(120)啮合传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雨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200)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00)内;或者所述第一筒体(100)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200)内。

4.一种气体吸收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遮雨筒机构,还包括第一基座(400)、第二基座(500)以及支撑杆(600),所述支撑杆(6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座(400)以及所述第二基座(500)连接,所述第一基座(400)设置有第一镜片(410),所述第二基座(500)设置有第二镜片(510),第一筒体(100)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基座(400)连接并罩住所述第一镜片(410),定位导向件(220)与所述支撑杆(600)连接,并且第二筒体(200)可沿所述支撑杆(600)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筒体(200)处于遮雨位置时所述第二筒体(200)与所述第二基座(500)连接并罩住所述第二镜片(510),所述第二筒体(200)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筒体(200)与所述第二基座(500)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体吸收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吸收池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基座(500)与所述第一基座(400)上下对应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体吸收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400)朝向所述第二基座(500)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环形安装座(420),所述环形安装座(420)上套设有轴承(430),所述第一筒体(100)通过所述轴承(430)可转动地与所述环形安装座(420)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体吸收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410)位于所述环形安装座(420)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一种气体吸收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200)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圈(230),所述第二筒体(200)处于所述遮雨位置时所述第二筒体(200)的端部通过所述密封圈(230)与所述第二基座(500)密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遮雨筒机构以及气体吸收池,属于激光光谱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二筒体,第二筒体设置有第二螺纹以及用于限制第二筒体转动并且引导其直线运动的定位导向件,第二筒体可移动地与第一筒体连接并形成可伸缩结构,并且第二筒体可处于回缩至第一筒体的打开位置或者第二筒体可从第一筒体上伸出至遮雨位置,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连接,第一筒体做回转运动时驱动第二筒体直线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用于为气体吸收池遮雨的遮雨筒机构,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形成可伸缩结构,在下雨时第二筒体伸出从而使遮雨筒机构伸长,罩住上镜片与下镜片从而实现遮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曾俊辉,林廷容,王成波,刘志梅,王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