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线机构及无损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16903发布日期:2023-11-17 13:1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线机构及无损探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无损探伤,具体为一种收线机构及无损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1、无损探伤仪能够快速便捷、无损伤、精确地进行工件内部多种缺陷(裂纹、夹杂、气孔等)的检测、定位、评估和诊断。既可以用于实验室,也可以用于工程现场。本仪器能够广泛地应用在制造业、钢铁冶金业、金属加工业、化工业等需要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领域,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铁路交通、锅炉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在役安全检查与寿命评估。

2、中国实用新型、授权公告号为cn217385420u在2022年9月06日授权公开了一种分无损检测探伤仪,其包括探伤仪本体、框体和壳体,探伤仪本体的底部连接有框体,框体的一侧设置有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电连接有线束,壳体内通过转轴架设有收线辊,线束绕设在收线辊上,线束的一端延伸出壳体连接有充电插头,转轴的一侧延伸出壳体连接有手持部,探伤仪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充电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蓄电池、线束、收线辊、充电插头和固定件的配合使用,使得探伤仪本体在工作中不方便连接电源时,便于对其供电,保证其正常工作,供电工作结束后便于对充电插头以及线束收纳,通过滑动块、滑动槽、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的配合使用,方便对蓄电池进行安装,能够保证框体和探伤仪本体连接稳定。

3、但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弊端,特别是如下:

4、1、该设备在使用时仍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持。

5、2、该设备在使用后,探头以及探测线没有专门的地方进行放置,容易造成探头遗忘或者探测线的缠绕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设备在使用后,探头以及探测线没有专门的地方进行放置,容易造成探头遗忘或者探测线的缠绕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无损探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收纳以及探测线可能会缠绕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收线机构,其包括固定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壁的输出件;以及,集线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理线件和传动件。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出件包括有转动设于所述壳体外壁的棘轮、设置于所述棘轮一侧且与其啮合的棘爪,以及设置于棘轮端面的手柄,所述壳体外壁设有弹性件且弹性件一端与与棘爪外壁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理线件包括有转动设于壳体内壁的固定轴,且所述固定轴外壁套设有收线盘。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件包括转动设于壳体内壁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壁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位于壳体内壁,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棘轮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件还包括设置于收线盘外壁的第一输出齿轮,且第一输出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将整个收线机构固定住,通过设置集线组件,可以将探测线整理好,避免出现缠绕混乱的问题。

10、目前,现有的部分无损探伤装置在使用时,往往抬起的角度是固定的,导致工作人员使用时无法多角度观察,不方便使用。

11、鉴于设备在使用时仍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持,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12、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在使用过程中,无损探伤装置角度固定,不便于工作人员多角度观察的问题。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损探伤装置,其包括放置组件,包括有外壳以及铰接于外壳端部的探伤仪本体;以及,

14、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移动件以及设置于外壳外的控制件。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件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传动螺杆、设置于所述传动螺杆端部的固定块,所述传动螺杆外部套设有螺母座,且螺母座端部铰接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外壁设有支撑套筒,且支撑套筒内壁设有与支撑螺杆外壁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支撑套筒端面设有轴承,且所述轴承的另一端与探伤仪本体的端面铰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母座端面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外壳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块端面设有可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件包括输出把手,所述输出把手端面铰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壁设有握柄,所述输出把手端面开设有固定槽。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件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贯穿外壳的外壁并与输出把手连接,所述传动杆外壁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传动螺杆外壁套设有第二皮带轮,且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的外壁设有传动带。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止组件,可以对探伤仪、探头、探测线等设备进行存放,通过设置控制组件,可以调节无损探伤装置在使用时抬升不同的角度,方便工作人员多角度观察。



技术特征:

1.一种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件(102)包括有转动设于所述壳体(101)外壁的棘轮(102a)、设置于所述棘轮(102a)一侧且与其啮合的棘爪(102b),以及设置于棘轮(102a)端面的手柄(102d),所述壳体(101)外壁设有弹性件且弹性件一端与棘爪(102b)外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件(201)包括有转动设于壳体(101)内壁的固定轴(201a),且所述固定轴(201a)外壁套设有收线盘(201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202)包括转动设于壳体(101)内壁的传动轴(202a),所述传动轴(202a)外壁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202a-1),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02a-1)位于壳体(101)内壁,所述传动轴(202a)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01)外并与所述棘轮(102a)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202)还包括设置于收线盘(201b)外壁的第一输出齿轮(202b),且第一输出齿轮(202b)与第一传动齿轮(202a-1)相互啮合。

6.一种无损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收线机构,包括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损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401)包括设置于外壳(301)内部的传动螺杆(401a)、设置于所述传动螺杆(401a)端部的固定块(401a-1),所述传动螺杆(401a)外部设置有螺母座(401b),且螺母座(401b)端部铰接有支撑螺杆(401c),所述支撑螺杆(401c)外壁设有支撑套筒(401d),且支撑套筒(401d)内壁设有与支撑螺杆(401c)外壁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支撑套筒(401d)端面设有轴承(401e),且所述轴承(401e)的另一端与探伤仪本体(302)的端面铰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损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座(401b)端面连接有限位块(401f),所述外壳(301)端面开设有滑槽(301a),所述限位块(401f)端面设有可与滑槽(301a)滑动配合的滑块(401f-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损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402)包括输出把手(402a),所述输出把手(402a)端面铰接有连接杆(402a-1),且连接杆(402a-1)的外壁设有握柄(402a-2),所述输出把手(402a)端面开设有固定槽(402a-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损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402)还包括传动杆(402b),所述传动杆(402b)的一端贯穿外壳(301)的外壁并与输出把手(402a)连接,所述传动杆(402b)外壁设有第一皮带轮(402c),所述传动螺杆(401a)外壁套设有第二皮带轮(402d),且第一皮带轮(402c)与第二皮带轮(402d)的外壁设有传动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线机构及无损探伤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壁的输出件;以及,集线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理线件和传动件;以及,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移动件以及贯穿外壳一侧的控制件;本技术所述装置设置固定组件,对结构内的各个部件进行固定,通过设置集线组件,可以对探测线进行收纳,避免探测线较长时不正确的收纳导致线发生缠绕的情况,通过设置控制组件,可以调节探测仪抬升的角度,使得工作人员在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观察到探测仪的屏幕。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斌,陆界屹,刘博,王铭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