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3395发布日期:2023-10-11 14:1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1、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其中燃料电池汽车因其启动速率快、能量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燃料电池在组装时,需要使燃料电池内保持一定的压力,不同的压力大小对燃料电池的工作状态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性能调试验证。然而,现有的检测是将部件堆叠完成并通过相对应的压紧方式将工装拧紧固定好进行相应测试,测试过程无法针对燃料电池调节和控制压力,测试结果与预期的测试目的有较大的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测试工装,所述测试工装在测试过程中可视化螺纹紧固件施加的压力大小,测试结果具有真实性。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工装,包括:下端板;夹具,所述夹具与所述下端板层叠设置且连接,所述夹具沿所述夹具的厚度方向上开设贯穿所述夹具的安装孔;下集流板,所述下集流板层叠设置于所述下端板和所述夹具之间,下极板适于位于所述下集流板与所述夹具之间,上极板适于设于所述安装孔内,膜电极适于位于所述下极板和所述上极板之间,所述上极板朝向所述膜电极的一侧具有第一气体流道槽,所述下极板朝向所述膜电极的一侧均具有第二气体流道槽;上端板,所述上端板位于所述夹具的远离所述下端板的一侧且与所述下端板连接,所述上端板上具有在所述上端板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上端板的螺纹孔;上集流板,所述上集流板设置于所述上极板和所述上端板之间;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上集流板朝向所述上端板的一侧;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包括螺纹杆和止抵件,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螺纹孔内,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止抵件连接,所述止抵件远离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适于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止抵,所述止抵件包括连接部和止抵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螺纹杆连接,所述止抵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止抵,在所述上端板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方向上,所述止抵部的外周壁朝向所述止抵部的中心线倾斜。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工装,夹具与下端板层叠设置且连接,夹具沿夹具的厚度方向上开设贯穿夹具的安装孔,下集流板层叠设置于下端板和夹具之间,下极板适于位于下集流板与夹具之间,上极板适于设于安装孔内,膜电极适于位于下极板和上极板之间,上极板朝向膜电极的一侧具有第一气体流道槽,下极板朝向膜电极的一侧均具有第二气体流道槽,上端板位于夹具的远离下端板的一侧且与下端板连接,上端板上具有在上端板厚度方向上贯穿上端板的螺纹孔,上集流板设置于上极板和上端板之间,通过压力传感器设于上集流板朝向上端板的一侧,螺纹紧固件包括螺纹杆和止抵件,螺纹杆的一端穿设于螺纹孔内,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止抵件连接,止抵件远离螺纹杆的一端适于与压力传感器止抵,止抵件包括连接部和止抵部,连接部与螺纹杆连接,止抵部与压力传感器止抵,使得转动螺纹紧固件改变螺纹紧固件施加的压力大小就可以对燃料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且通过压力传感器实现气体扩散层的压缩量的可视化。同时,通过在上端板到压力传感器的方向上,止抵部的外周壁朝向止抵部的中心线倾斜,进一步保证压力传感器检测燃料电池所受的压力值具有真实性。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抵部的外壁面为半球形面。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6、压力板,所述压力板层叠设置于所述上集流板和所述上极板之间,所述压力板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压力板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环。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朝向所述下端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环,所述上极板朝向所述下端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相对的第三密封环。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端板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上端板具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件穿设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

9、和/或,所述下端板具有第三固定孔,所述下集流板具有第四固定孔,所述下极板具有第五固定孔,所述膜电极具有第六固定孔,所述夹具具有第七固定孔,第二固定件穿设所述第三固定孔、所述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五固定孔、所述第六固定孔和所述第七固定孔,且所述第五固定孔和所述第六固定孔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三固定孔、所述第四固定孔和所述第七固定孔的孔径。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端板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下集流板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下极板具有第三定位孔,所述膜电极具有第四定位孔,所述夹具朝向所述下端板的一侧具有第五定位孔,第一定位销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所述第四定位孔和所述第五定位孔。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板朝向所述上端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定位销,所述上集流板具有第六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销穿设于所述第六定位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3、承压板;所述承压板层叠设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上集流板之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极板包括上极板冷却盖板和上极板本体,所述第一气体流道槽设在所述上极板本体朝向所述膜电极的一侧,所述上极板本体背离所述膜电极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气体流道槽连通的第一气体分配槽,所述上极板冷却盖板位于所述上极板本体背离所述膜电极的一侧,所述上极板冷却盖板背离所述上极板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冷却流道,所述压力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气体分配槽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压力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15、和/或,所述下极板包括下极板冷却盖板和下极板本体,所述第二气体流道槽设在所述下极板本体朝向所述膜电极的一侧,且所述上极板本体朝向所述膜电极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二气体流道槽连通的第二气体分配槽,所述下极板本体背离所述膜电极的一侧具有第二冷却流道,所述下极板冷却盖板位于所述下极板本体背离所述膜电极的一侧,所述下端板具有与所述第二气体分配槽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下端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集流板组件包括下集流板本体和下绝缘板,所述下绝缘板朝向所述上端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下集流板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上集流板组件包括上集流板本体和上绝缘板,所述上绝缘板朝向所述下端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上集流板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部(722)的外壁面为半球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2)朝向所述下端板(1)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环,所述上极板(400)朝向所述下端板(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相对的第三密封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板(1)具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上端板(6)具有第二固定孔(62),第一固定件(111)穿设所述第一固定孔(11)和所述第二固定孔(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板(1)具有第一定位孔(17),所述下集流板组件(3)具有第二定位孔(327),所述下极板(200)具有第三定位孔(2014),所述膜电极(300)具有第四定位孔(3011),所述夹具(2)朝向所述下端板(1)的一侧具有第五定位孔(24),第一定位销(171)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17)、所述第二定位孔(327)、所述第三定位孔(2014)、所述第四定位孔(3011)和所述第五定位孔(2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板(8)朝向所述上端板(6)的一侧具有第二定位销(82),所述上集流板组件(4)具有第六定位孔(421),所述第二定位销(82)穿设于所述第六定位孔(4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极板(400)包括上极板冷却盖板(402)和上极板本体(401),所述第一气体流道槽(4011)设在所述上极板本体(401)朝向所述膜电极(300)的一侧,所述上极板本体(401)背离所述膜电极(300)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气体流道槽(4011)连通的第一气体分配槽(4012),所述上极板冷却盖板(402)位于所述上极板本体(401)背离所述膜电极(300)的一侧,所述上极板冷却盖板(402)背离所述上极板本体(401)的一侧具有第一冷却流道(4021),所述压力板(8)具有与所述第一气体分配槽(4012)连通的第一进气口(83)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压力板(8)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021)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8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集流板组件(3)包括下集流板本体(31)和下绝缘板(32),所述下绝缘板(32)朝向所述上端板(6)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22),所述下集流板本体(3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22)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测试工装,所述测试工装包括:下端板;夹具,夹具与下端板层叠设置且连接,夹具沿夹具的厚度方向上开设贯穿夹具的安装孔;下集流板;上端板上具有在上端板厚度方向上贯穿上端板的螺纹孔;上集流板;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上集流板朝向上端板的一侧;螺纹紧固件,螺纹紧固件包括螺纹杆和止抵件,螺纹杆的一端穿设于螺纹孔内,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止抵件连接,止抵件包括连接部和止抵部,连接部与螺纹杆连接,止抵部与压力传感器止抵,在上端板到压力传感器的方向上,止抵部的外周壁朝向止抵部的中心线倾斜。根据本技术的测试工装,测试过程中可视化螺纹紧固件施加压力大小,且测试结果具有真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见谕,代少飞,徐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