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振镜组件及具有其的激光雷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12354发布日期:2023-08-04 05:4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反射振镜组件及具有其的激光雷达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激光雷达,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射振镜组件及具有其的激光雷达。


背景技术:

1、激光雷达是出射激光以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激光雷达一般包括光路发射模块及光路接收模块。目前,激光雷达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军工等领域,并随着雷达技术的逐渐成熟,该技术逐渐进入智能驾驶等民用领域。

2、但是,由于结构件加工误差以及组装误差的存在,在实际组装后,光路通常会与理论上的光路有所偏差,从而使得雷达信号接收效率降低,进而导致激光雷达的可探测距离偏小。而在整个光路系统中,反射振镜的角度位置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保证激光雷达光路系统接收光学效率足够大,在现有技术中,常常会对反射振镜的支座加严制造公差管控,或是采用调节工装对反射振镜的支座的位置进行调节。但是前者精度过高,加工难度过大、加工成本高,后者结构复杂,在调整过程中,对工装设备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射振镜组件及具有其的激光雷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射振镜本体的角度调节难度较大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射振镜组件,反射振镜组件包括:支座,支座上设置有倾斜面,倾斜面上设置有连接孔;转接架,角度可调地设置在倾斜面上,转接架的底面与倾斜面对应设置,转接架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贯穿转接架设置,且第一通孔与连接孔对应设置;连接杆,连接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段与固定段,固定段设置在容纳槽内,连接段依次穿设在第一通孔和连接孔内,固定段与容纳槽之间具有限位结构,以限制连接杆与第一通孔的轴向位移,连接段与连接孔螺纹连接,连接段的侧壁与第一通孔之间具有间隙;驱动电机,设置在转接架上,驱动电机与固定段驱动连接,固定段相对驱动电机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驱动电机能够驱动连接杆转动,进而使连接杆能够沿连接孔的轴向移动;弹性件,设置在转接架与倾斜面之间,弹性件能够对转接架进行支撑;反射振镜本体,固定在转接架的远离支座的一端上。

3、进一步地,驱动电机具有输出轴,固定段沿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固定孔,输出轴穿设在固定孔内,固定孔与输出轴之间具有止转结构,且固定孔与输出轴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4、进一步地,输出轴靠近连接杆的一端的端面至固定孔的底部的距离h设置在0.5mm至1.5mm之间。

5、进一步地,固定孔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隙量d设置在0.1mm至0.2mm之间。

6、进一步地,倾斜面上设置有放置孔,放置孔设置在连接孔的外周,且与连接孔同轴设置,弹性件放置在放置孔内,弹性件的自由长度大于输出轴靠近连接杆的一端的端面至固定孔的底部的距离h与放置孔的深度之和。

7、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套设在连接孔的外侧壁上,弹簧的内径大于连接孔的外径,且弹簧的外径与连接孔的内径之间的间隙设置在0.3mm至0.5mm之间。

8、进一步地,转接架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容纳槽连通,输出轴穿设在第二通孔内并延伸至容纳槽内。

9、进一步地,反射振镜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多个驱动电机以及多个弹性件,多个连接杆、多个驱动电机以及多个弹性件一一对应设置。

10、进一步地,反射振镜本体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转接架上。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包括雷达主壳、发射器、发射器支座、接收器以及上述提供的反射振镜组件,发射器通过发射器支座固定在雷达主壳上,接收器与反射振镜组件固定在雷达主壳上,发射器发出的激光经反射振镜本体反射后能够被接收器接收。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反射振镜本体固定在转接架上,连接杆的连接段依次穿设在转接架的第一通孔和支座的连接孔内,并且连接段与连接孔螺纹连接,连接段的侧壁与第一通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连接杆的固定段与容纳槽之间具有限位结构,驱动电机能够驱动连接杆转动,进而使连接杆能够沿连接孔的轴向移动,弹性件能够对转接架进行支撑。采用上述结构,当反射振镜本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需要调大时,驱动电机反向转动,此时阶梯面能够远离容纳槽的底面,解除连接杆与转接架的限制,进而弹性件能够驱动转接架和反射振镜组件向远离倾斜面的方向移动,并能够对转接架进行支撑,如此设置,即可增大转接架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并且当反射振镜本体到达所需位置后,阶梯面与容纳槽的底面重新产生接触;当反射振镜本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需要调小时,驱动电机正向转动,驱动电机驱动阶梯面对容纳槽的底面产生挤压,进而驱动连接架向靠近倾斜面的方向移动,并且转接架能够对弹性件进行挤压。如此设置,驱动电机的转动即可实现反射振镜本体的角度的调节,避免加强对支座的制造公差的管控,降低加工难度以及加工成本,同时能够避免采用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对反射振镜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射振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振镜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振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0)具有输出轴(41),所述固定段(32)沿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固定孔(321),所述输出轴(41)穿设在所述固定孔(321)内,所述固定孔(321)与所述输出轴(41)之间具有止转结构,且所述固定孔(321)与所述输出轴(41)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振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1)靠近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的端面至所述固定孔(321)的底部的距离h设置在0.5mm至1.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振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321)与所述输出轴(41)之间的间隙量d设置在0.1mm至0.2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振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11)上设置有放置孔(112),所述放置孔(112)设置在所述连接孔(111)的外周,且与所述连接孔(111)同轴设置,所述弹性件(50)放置在所述放置孔(112)内,所述弹性件(50)的自由长度大于所述输出轴(41)靠近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的端面至所述固定孔(321)的底部的距离h与所述放置孔(112)的深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振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0)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孔(111)的外侧壁上,所述弹簧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孔(111)的外径,且所述弹簧的外径与所述连接孔(111)的内径之间的间隙设置在0.3mm至0.5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振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架(20)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通孔(22)与所述容纳槽(21)连通,所述输出轴(41)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22)内并延伸至所述容纳槽(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振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振镜组件包括多个所述连接杆(30)、多个所述驱动电机(40)以及多个所述弹性件(50),多个所述连接杆(30)、多个所述驱动电机(40)以及多个所述弹性件(50)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振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振镜本体(60)通过锁紧螺钉(70)固定在所述转接架(20)上。

10.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包括雷达主壳(1)、发射器(2)、发射器支座(3)、接收器(4)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振镜组件,发射器(2)通过所述发射器支座(3)固定在所述雷达主壳(1)上,所述接收器(4)与所述反射振镜组件固定在所述雷达主壳(1)上,所述发射器(2)发出的激光经所述反射振镜本体(60)反射后能够被所述接收器(4)接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射振镜组件及具有其的激光雷达,包括:支座,设置有倾斜面,设置有连接孔;转接架,转接架的底面与倾斜面对应设置,转接架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孔;连接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段与固定段,固定段设置在容纳槽内,连接段穿设在第一通孔和连接孔内,固定段与容纳槽之间具有限位结构,连接段与连接孔螺纹连接,连接段的侧壁与第一通孔之间具有间隙;驱动电机,设置在转接架上,与固定段驱动连接,固定段相对驱动电机沿轴向方向位置可调;弹性件,设置在转接架与倾斜面之间;反射振镜本体,固定在转接架上。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射振镜本体的角度调节难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敖武,帅树新,朱奇峰,陈炜,艾春武,纪国伟,邓志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