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0524发布日期:2023-09-16 20:0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密封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密封性检测,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在密封性中,一般通过氦检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密封性检测,具体来说,将待检电池和仪器连通,在抽好真空后,在待检电池可能存在漏孔的地方用喷枪喷氦。如果被检器件某处有漏孔,当氦喷到漏孔上时,氦气立即会被吸入到真空系统,从而扩散到质谱室中,氦质谱检漏仪的输出就会立即有响应。

2、可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中密封性检测的方式需要使用的氦气较多,且氦气无法回收,造成了氦气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密封性检测装置,能够回收氦气,避免造成氦气的浪费。

2、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注氦机构、回氦机构、检测机构。

3、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之间构成用于容纳电池的空间,当所述空间内容置有电池时,所述电池分隔所述空间,所述上盖能够与所述电池的上端面之间构成第一腔室,所述下盖能够与所述电池的下断面之间构成第二腔室;

4、所述注氦机构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向所述第一腔室内注入氦气;

5、所述回氦机构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回收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氦气;

6、所述检测机构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腔室内是否存在氦气。

7、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密封性检测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其一,通过电池将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配合连通第一腔室的注氦机构与连通第二腔室的检测机构,使得电池出现密封性问题时,氦气能够穿过电池从第一腔室进入第二腔室,检测机构能够检测到第二腔室内泄漏的氦气,从而实现电池的密封性检测。

9、其二,通过设置回氦机构,能够回收第一腔室内的氦气,从而实现氦气的回收,进而是的氦气可回收利用,避免了氦气的浪费。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形成氦气通道,所述氦气通道连通所述注氦机构,所述氦气通道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且对应电池待检测部位设置。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盖形成能够容许电池待检测部位进入的凹槽,所述检测机构连通所述凹槽。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盖形成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连通所述检测机构,所述检测通道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且对应电池待检测部位设置。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的内侧面抵接电池非检测部位的上端面,所述下盖的内侧面抵接电池非检测部位的下端面,以使所述上盖的内侧面和所述下盖的内侧面夹紧电池。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注入口,所述注氦机构和所述回氦机构通过阀体一同连通所述注入口。

1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混气机构,所述混气机构连通所述阀体和所述注入口。

1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回氦机构和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氦气浓度检测机构。

17、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形成氦气通道,所述氦气通道连通所述注氦机构,所述氦气通道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且对应电池待检测部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形成能够容许电池待检测部位进入的凹槽,所述检测机构连通所述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形成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连通所述检测机构,所述检测通道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且对应电池待检测部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侧面抵接电池非检测部位的上端面,所述下盖的内侧面抵接电池非检测部位的下端面,以使所述上盖的内侧面和所述下盖的内侧面夹紧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注入口,所述注氦机构和所述回氦机构通过阀体一同连通所述注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气机构,所述混气机构连通所述阀体和所述注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氦机构和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氦气浓度检测机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注氦机构、回氦机构、检测机构。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注氦机构连通第一腔室;回氦机构连通第一腔室;检测机构连通第二腔室。通过电池将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配合连通第一腔室的注氦机构与连通第二腔室的检测机构,使得电池出现密封性问题时,氦气能够穿过电池从第一腔室进入第二腔室,检测机构能够检测到第二腔室内泄漏的氦气,从而实现电池的密封性检测。通过设置回氦机构,能够回收第一腔室内的氦气,从而实现氦气的回收,进而是的氦气可回收利用,避免了氦气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领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