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蚴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42410发布日期:2023-07-12 22:5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蚴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尾蚴提取,具体涉及一种尾蚴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日本血吸虫、中华血吸虫及一些类似吸虫尾蚴感染动物实验中,首先需要挑取或粘取活力较好的尾蚴,将尾蚴转移到盖玻片上,再将载有尾蚴的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后将玻片贴在动物的去毛皮肤上进行动物感染。

2、传统挑取吸虫尾蚴的方法:多使用金属环挑取尾蚴,缺点有以下几点:1、在尾蚴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金属环每次挑取的尾蚴数量较少甚至难以挑取;2、挑取在金属环上的尾蚴容易吸附在环上,不易转移粘附到目标玻片;3、尾蚴虫体微小,尾部细长、分叉,体部与尾部连结处很纤细,在转移尾蚴过程中,金属环与目标玻片或者平皿接触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尾蚴尾部和体部脱离。在自然感染情况下(自然条件下通常获取的阳性螺数量较少或阳性螺感染度较低)或实验室感染度较低的情况下,阳性螺逸出的尾蚴会相对较少,应用传统的挑取尾蚴方法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且容易损耗较多的尾蚴样本;同时,将载有尾蚴的玻片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及将玻片贴附在动物皮肤上进行感染时,由于玻片较小,握持不便,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滑落,影响实验的进行。

3、专利号为cn21422455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日本血吸虫尾蚴标本个体采集装置,包括用于手握的手持柄体、用于接触和沉入水体,以捞取漂浮在水面上的日本血尾蚴个体后将日本血尾蚴粘附于目标物(如感染面(如小鼠皮肤)或保存卡片)上的尾蚴环,以及用于将所述手持柄体与所述尾蚴环连接的连接杆;该专利中通过设置金属材质的尾蚴环,通过尾蚴环将尾蚴挑起再转移到玻片或卡片上,在转移尾蚴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尾蚴标本、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同时,不便于将载有尾蚴标本的玻片转移通过显微镜观察及进行动物感染贴附实验。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上述内容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蚴提取装置,用于解决在尾蚴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金属环每次挑取的尾蚴数量较少甚至难以挑取,现有的尾蚴提取时容易损坏尾蚴标本、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同时,不便于将载有尾蚴标本的玻片转移通过显微镜观察及进行动物感染贴附实验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包括:

3、提取板;

4、吸附机构,包括吸附板、设置在吸附板上的吸附部、以及对称设置在吸附板两侧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提取板与吸附部连接设置在吸附板上;

5、夹持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及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杆和握持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位于同侧的端头连接,握持杆平行于第一夹持板设置且位于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与连接杆连接的端头外侧;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远离连接杆的端头分别与吸附板两侧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端头贯穿第一夹持板;

6、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第一转轴与第一夹持板之间用于限制第一转轴相对于第一夹持板的位置。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贯穿第二夹持板且端头上设有角度环;所述角度环上设有标识线;所述第二夹持板临近角度环的端面上围绕第二转轴设有角度盘;所述角度盘上设有与标识线配合的角度刻度。

8、进一步的,所述提取板采用玻片;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形状、尺寸一致。

9、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部包括吸盘;所述吸盘间隔设置在吸附板上;所述提取板与吸盘通过负压与吸盘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设置在吸附板的侧面中心上;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孔和第二夹持孔;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孔和第二夹持孔内;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临近吸附板的端面低于吸附板朝向吸附部的端面。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且具备弹性的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第二限位套分别与第一夹持孔和第二夹持孔过盈配合。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外螺纹、及设置在第一夹持孔内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转轴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安装在第一夹持孔内。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一夹持板外的端头上还设有转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通过设置提取板,在提取尾蚴时通过提取板触碰水面的表面张力将尾蚴吸附到吸取板上,能够快速提取尾蚴,避免尾蚴在转移过程中损坏,便于尾蚴的提取及后续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或将玻片上的尾蚴附在动物皮肤上进行感染;并通过夹持机构配合限位机构,便于调整提取板的位置,夹持机构便于移动提取板,从而便于提取尾蚴、观察提取板上的尾蚴及将尾蚴附着在动物皮肤上。



技术特征:

1.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204)贯穿第二夹持板(302)且端头上设有角度环(9);所述角度环(9)上设有标识线(901);所述第二夹持板(302)临近角度环(9)的端面上围绕第二转轴(204)设有角度盘(8);所述角度盘(8)上设有与标识线(901)配合的角度刻度(8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板(1)采用玻片;所述第一夹持板(301)和第二夹持板(302)的形状、尺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202)包括吸盘;所述吸盘间隔设置在吸附板(201)上;所述提取板(1)与吸盘通过负压与吸盘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03)、第二转轴(204)分别设置在吸附板(201)的侧面中心上;所述第一夹持板(301)、第二夹持板(302)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孔(3011)和第二夹持孔(3021);所述第一转轴(203)、第二转轴(204)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孔(3011)和第二夹持孔(3021)内;所述第一夹持板(301)、第二夹持板(302)临近吸附板(201)的端面低于吸附板(201)朝向吸附部(202)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203)、第二转轴(204)上且具备弹性的第一限位套(4)和第二限位套(5);所述第一限位套(4)、第二限位套(5)分别与第一夹持孔(3011)和第二夹持孔(3021)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203)上的外螺纹(7)、及设置在第一夹持孔(3011)内的内螺纹(3012);所述第一转轴(203)通过外螺纹(7)与内螺纹(3012)配合安装在第一夹持孔(30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尾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03)位于第一夹持板(301)外的端头上还设有转柄(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尾蚴提取装置,涉及尾蚴提取技术领域,包括提取板、吸附机构、夹持机构、限位机构;吸附机构包括吸附板、设置在吸附板上的吸附部、以及设置在吸附板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提取板与吸附部连接设置在吸附板上;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及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杆和握持杆,连接杆与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端头连接;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第一转轴与第一夹持板之间用于限制第一转轴相对于第一夹持板的位置;便于快速提取尾蚴,避免尾蚴的损坏,同时便于移动载有尾蚴的吸附板进行观察或进行动物感染实验。

技术研发人员:宋静,杜春红,董毅,张宗亚,李科荣,杨慧,严纪元,周济华,沈美芬,陈春琼,王丽芳,张云,孙佳昱,冮华,冯锡光,颜嘉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技术研发日:202303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