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3265发布日期:2023-07-25 19:3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颗粒物提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国内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高端工业产品在组装中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清洁度检测,目前市面上的颗粒物提取系统,主要以湿法提取颗粒物为主,如超声波清洗、压力喷射清洗等。

2、湿法提取在高端产品生产组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作为抽样检测设备,无法架设在生产线上,现已有的抽样设备受到实验环境的局限,在抽样结束转移样品的过程中因保护措施不完善,造成样品被污染,导致样品颗粒在产品转移过程中造成样本被破坏,导致抽样检测实验的结果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包括:

3、检测机本体,所述检测机本体的下端开设有弧形凹槽;

4、所述检测机本体的上端设置有过滤机构;

5、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吸嘴、旋风分离器、快速接头和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位于检测机本体内部,所述吸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底部远离第二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下端设置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下端可拆卸式连接有取样玻璃器皿。

6、优选的,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部设置有取样滤纸,所述第三管道呈拱形状。

7、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本体底部设置有移动脚轮,所述移动脚轮设置有两组。

8、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耗材储物柜。

9、优选的,所述负压风机上端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上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平板与耗材储物柜之间,所述检测机本体侧边与第五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第二管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第四管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五管道与检测机本体通过快速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为三通管。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本实用新型在检测机本体内设置滤网,通过被提取的样品颗粒经过第五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后进入到01内的滤网处,实现了被提取的样本隔离保护,避免了实验样本与外部接触造成污染,最后通过检测机本体底部的移动脚轮带着整个设备转移。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设置旋风分离器,并在旋风分离器的下方设置取样玻璃器皿,抽样颗粒经过吸嘴来到第二管道处由旋风分离器过滤,将提取的颗粒样本存放到取样玻璃器皿内,将取样玻璃器皿取下后密封,有效规避样品转移过程中受污染的问题发生。



技术特征:

1.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1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7),所述连接件(7)内部设置有取样滤纸(5),所述第三管道(15)呈拱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本体(1)底部设置有移动脚轮(12),所述移动脚轮(12)设置有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耗材储物柜(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风机(11)上端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上端设置有滤网(10),所述滤网(10)位于平板与耗材储物柜(8)之间,所述检测机本体(1)侧边与第五管道(9)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3)与第二管道(14)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三管道(15)的一端与第二管道(14)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三管道(15)的另一端与第四管道(16)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五管道(9)与检测机本体(1)通过快速接头(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14)为三通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颗粒物提取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干法颗粒物提取设备,包括检测机本体,检测机本体的下端开设有弧形凹槽,检测机本体的上端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吸嘴、旋风分离器、快速接头和负压风机,检测机本体位于检测机本体内部,吸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管道。本技术利用检测机本体内设置滤网,通过被提取的样品颗粒经过第五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后进入到01内的滤网处,实现了被提取的样本隔离保护,避免了实验样本与外部接触造成污染,最后通过检测机本体底部的移动脚轮带着整个设备转移。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超,殷丹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固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