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4156发布日期:2023-08-25 02:1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试纸条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1、血液检测是对患者病症的检测项目之一,血液检测时需要经过采血、分离、稀释、试纸检测等步骤,其检测方式一般是由采血管采集血液样品后放入离心机中进行分离,得到血清,使用定量吸管吸取血清滴加到试纸条上,通过试纸条的层析作用进行检测。但是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传统的取样分离装置配件多,操作步骤繁琐;2)传统的取样分离方式通常需要借助离心机分离出血清,分离血清时间长,3)由人工用移液器取出血清加入稀释液中,增加了操作难度,增加了样本受到污染的风险,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也大幅提高操作人员接触受试者血液样本的风险等问题;4)传统取样分离装置需要的采血样本多;5)取样分离装置分离血清后,需要将血清滴至试纸条上,操作较为复杂,提高血液样本受到污染的风险。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蛋白以及无机盐、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使用干式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液时,全血中的红细胞等物质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例如信号降低、堵膜、假阴、假阳等现象,影响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重复性等。现有的干式检测试剂盒在检测血液时,一般直接将全血、样本滴加在加样孔、样品垫上。通过样品垫过滤红细胞,但是因为结构和配方问题往往不能有效过滤红细胞,检测精密度受到很大影响,而且结果与血清检测差异较大。或者是由移液器采集抽好的血液样品后放入离心机中进行分离,得到血清,再使用定量吸管吸取血清滴加到试纸条上,通过试纸条的层析作用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步骤繁琐,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增加了样本和操作人员受到污染的风险,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结果输出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化,操作便捷,污染风险降低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包括:

3、取样管,用于定量吸取样本;

4、管身,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稀释液的储液腔,底部具有易裂封口,顶部开口设有密封件;

5、连接套,内部设有作用凸部,在作用凸部的下方设有过滤件,至少在作用凸部的外周形成转接腔;

6、承接管,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的下部;

7、所述管身的底部可与转接腔相连,所述作用凸部可打开易裂封口,以使得储液腔内的液体经过滤件后流动至承接管。

8、本实用新型将取样、稀释、分离和加样集中在一个装置内,采样量少,操作简单,方便;将样本收集和稀释在同一个装置内,即样本采集和前处理一步完成,直接完成对血液的稀释、裂解等操作,不用对样本进行二次处理,使用过滤件将传统离心机替换为血液过滤装置,过滤后就可以直接加样测试。

9、进一步地,所述承接管内带有试纸条,及靠近试纸条下端设置的收集腔,所述储液腔内的液体经过滤件后流动至收集腔,并与试纸条反应。

10、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管由软质材料制成,其底部带有出液孔。承接管的设计可以精确控制样本加样量。

11、进一步的,所述管身的底部和转接腔具有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在第一连接状态,所述作用凸部不向易裂封口施加外力,在第二连接状态,所述作用凸部向上顶开易裂封口。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的设置,使得管身和连接套可以一体包装,方便后续检测操作。

12、进一步的,所述取样管带有毛细管和用于打开密封件的刺破凸台;所述密封件为铝膜。通过毛细管取样的采样量少,加样量准确,操作简单。

13、进一步的,所述管身底部与转接腔螺纹连接,且管身外壁带有可与连接套上端面相抵的上挡筋;或/和,所述承接管顶部与连接套下部螺纹连接,且承接管外壁带有可与连接套下端面相抵的下挡筋。

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为滤芯,所述连接套内设有用于卡设过滤件的内腔,所述承接管端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过滤件下表面相抵。使用滤芯将传统离心机替换为血液过滤装置,避免在吸取样本时吸取到离心的沉淀杂质,简化结构、便利操作,简化血液分离程序,减少污染风险、提高检测效率。

15、进一步的,所述易裂封口为封堵片,其与管身内壁相连的外圈部分为薄壁结构,其内圈部分为厚壁结构;或者,所述易裂封口内圈为薄壁封堵片。

16、进一步的,所述作用凸部为带有尖端的柱形凸起,或/和,所述作用凸部为可与外圈部分相抵的撑起结构。

17、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管侧壁形成供试纸条插入的卡槽。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一种将取样和分离集合至一体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将血液样本滴入装置后,无需专业人员操作且无需大型仪器,减少样本受到污染和操作人员接触受试者血液样本的风险,提高检测的精确度;2)使用过滤件完成血液样本的过滤处理,避免使用离心机离心,可以快速分离出血清,能够使操作人员方便的获得处理好的混合血清溶液,完成采样、稀释、血液分离、加样测试等一系列操作;3)利用稀释液稀释血液,使血样充分溶解,阻止血液过快凝固,减少采血量;4)定量采血管使用毛细管吸取血液样本,精确控制采集血液的体积(5μl-50μl),避免浪费;5)提供一种将取样、分离和检测集合至一体的装置,在血液分离后,血清直接流至收集腔,从而与试纸条接触反应,无需另外的操作,操作便捷,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4)内带有试纸条(51),及靠近试纸条(51)下端设置的收集腔(52),所述储液腔(21)内的液体经过滤件(32)后流动至收集腔(52),并与试纸条(51)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4)由软质材料制成,其底部带有出液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2)的底部和转接腔(33)具有第一连接状态(24)和第二连接状态(25),在第一连接状态(24),所述作用凸部(31)不向易裂封口(22)施加外力,在第二连接状态(25),所述作用凸部(31)向上顶开易裂封口(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管(1)带有毛细管(11)和用于打开密封件(23)的刺破凸台(12);所述密封件(23)为铝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2)底部与转接腔(33)螺纹连接,且管身(2)外壁带有可与连接套(3)上端面相抵的上挡筋(26);或/和,所述承接管(4)顶部与连接套(3)下部螺纹连接,且承接管(4)外壁带有可与连接套(3)下端面相抵的下挡筋(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32)为滤芯,所述连接套(3)内设有用于卡设过滤件(32)的内腔(34),所述承接管(4)端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过滤件(32)下表面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易裂封口(22)为封堵片,其与管身(2)内壁相连的外圈部分为薄壁结构,其内圈部分为厚壁结构;或者,所述易裂封口(22)内圈为薄壁封堵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凸部(31)为带有尖端的柱形凸起(311),或/和,所述作用凸部(31)为可与外圈部分相抵的撑起结构(312)。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4)侧壁形成供试纸条(51)插入的卡槽(5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的取样分离装置,包括取样管,用于定量吸取样本;管身,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稀释液的储液腔,底部具有易裂封口,顶部开口设有密封件;连接套,内部设有作用凸部,在作用凸部的下方设有过滤件,至少在作用凸部的外周形成转接腔;承接管,连接于连接套的下部;管身的底部可与转接腔相连,作用凸部可打开易裂封口,以使得储液腔内的液体经过滤件后流动至承接管。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将血液样本滴入装置后,无需人员操作且无需大型仪器,减少样本受到污染的风险,提高检测的精确度;避免使用离心机离心,可快速分离出血清,方便获得处理好的混合血清溶液,完成采样、稀释、血液分离、加样测试等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吴龙,江南,沈宏波,杨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