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3821发布日期:2023-06-21 11:23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

2、输电线路在输电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发热问题,为此需要对线路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3、现有的输电线路温度检测方法是,在靠近处电塔输电线路的外围安装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该设备往往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模块,以及电路与外部进行连接,但是该装置由于是固定在输电线路的外围,且通过箱体对线路进行包围,,导致温度检测器只能对局部进行温度检测,电缆检测部与外部的电缆在实际的检测时会有区别,导致检测数据不一,不准确的情况出现,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包括:

3、输电线路;

4、供能机构,所述供能机构设置在输线电路的外围,所述供能机构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无线收发器,所述供能机构主体为供能箱体;

5、温度检测机构,所述温度检测机构设置在输线电路的外围且位于供能机构的背面,所述温度检测机构为检测箱体,所述检测箱体的内部且位于输电线路的下端接触安装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检测箱体的内部且位于输电线路的上方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设置有温度检测组件,电动推杆和温度检测组件的中轴线与输电线路平行,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远离电动推杆的一端且位于检测箱体的背面设置有阻隔盖板;

6、控制中心,所述无线收发器与控制中心之间无线连接;

7、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安装在供能箱体的内部,所述控制主板与电动推杆、第一传感器和温度检测组件。

8、进一步地,所述供能机构包括:

9、第一太阳能蓄电板,所述第一太阳能蓄电板固定连接在供能箱体的一侧;

10、第二太阳能蓄电板,所述第一太阳能蓄电板固定连接在供能箱体的另一侧;

11、第三太阳能蓄电板,所述第三太阳能蓄电板固定连接在供能箱体的顶端。

12、进一步地,还包括:

13、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安装在供能箱体的内部且位于控制主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太阳能蓄电板、第二太阳能蓄电板和第三太阳能蓄电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14、进一步地,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与第一传感器、电动推杆、温度检测组件、控制主板和无线收发器电性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接触型传感器且与输电线路接触。

16、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

17、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延伸至底部与输电线路相对应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内凹在固定座内。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收发器无线连接总控制中心,可现实其远程监控和控制,从而对电动推杆进行推动,使其带动检测温度组件延伸而出,通过红外传感器对外部线路进行检测,防止电缆检测部与外部的电缆在实际的检测时会有区别的问题,并配合内部的第一传感器,实时接触对局部温度进行检测,使的检测数据更加全面,保证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蓄电池以及太阳能蓄电板,对光能进行转换,进行储存,自给自足,保证使用的稳定,且多组太阳能蓄电板防止单一蓄电板出现损坏,电量供应不上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机构(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25)与第一传感器(32)、电动推杆(33)、温度检测组件(34)、控制主板(5)和无线收发器(6)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32)为接触型传感器且与输电线路(1)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34)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智能化温度检测装置,包括:输电线路;供能机构,所述供能机构设置在输线电路的外围,所述供能机构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无线收发器,所述供能机构主体为供能箱体;温度检测机构,所述温度检测机构设置在输线电路的外围且位于供能机构的背面,所述温度检测机构为检测箱体,所述检测箱体的内部且位于输电线路的下端接触安装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检测箱体的内部且位于输电线路的上方设置有电动推杆;通过红外传感器对外部线路进行检测,防止电缆检测部与外部的电缆在实际的检测时会有区别的问题,并配合内部的第一传感器,实时接触对局部温度进行检测,使的检测数据更加全面,保证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波,罗铁,梅红黔,何林,夏文福,何玉峰,胡涛,骆青,邓金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