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6330发布日期:2023-10-06 13:5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包装检验,特别是涉及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包装技术的快速发展,包装形式日益复杂,同时人们对于包装的密封性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发展出了多种基于库伦法的包装物渗透率检测或试验装置,但主要局限于薄膜法、塑料瓶及金属包装容器的检测。对于玻璃瓶、陶瓷瓶等易碎或使用破坏性检测对结果影响较大的包装物,尚未出现可靠的试验装置用于辅助检测和评价。

2、目前玻璃啤酒瓶或含气饮料包装,由于包装物内部存在压力,从瓶口的破坏性穿刺的试验方法,在穿刺过程就对包装内部稳态造成了干扰。同时,瓶盖的破坏影响了瓶盖的应力分布,进一步对包装物密封性的检测结果形成了干扰,导致结果偏差极大。此外,多数食品或药品对于氧或水蒸气及其敏感,每天ppb级的氧或水蒸气等物质的渗透也会在货架期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对于现有库伦法的仪器而言,检出限基本达不到该水准。基于目前渗透率检测方法也难以对密封性较好的瓶口包装物进行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在不破坏包装物基础上优化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和检测的问题,提供一种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包括:

3、渗透放大第一腔体,与瓶口模具组密封相连,且所述瓶口模具组中各瓶口模具串联连通;

4、载气进口通路,所述载气进口通路的第一端被配置为通入载气源,所述载气进口通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瓶口模具组中一端部的所述瓶口模具相连通;

5、载气出口通路,所述载气出口通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瓶口模具组中另一端部的所述瓶口模具相连通;

6、渗透介质通路,所述渗透介质通路的第一端被配置为通入渗透介质源,渗透介质通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渗透放大第一腔体相连;

7、换热组件,分别与所述载气进口通路、所述载气出口通路和所述渗透介质通路相连;以及

8、检测部,与载气出口通路的第二端相连。

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10、第一换热部,被配置为对所述载气进口通路和所述渗透介质通路进行换热;

11、第一换热夹层,套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外;

12、第二换热部,被配置为对所述载气出口通路进行换热;以及

13、第二换热夹层,套设于所述第二换热部外。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

15、第一盘管,设于所述渗透介质通路上,且靠近所述渗透介质通路的第一端的位置;

16、第二盘管,设于所述载气进口通路上,且靠近所述载气进口通路的第一端的位置;

17、第一传感件,与所述渗透介质通路相连;以及

18、第二传感件,与所述载气进口通路相连。

1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部还包括:

20、干燥器,与所述第一盘管远离所述渗透介质通路的第一端的一端相连;和/或所述干燥器与所述第二盘管远离所述载气进口通路的第一端的一端相连;和/或

21、加湿器,与所述第一盘管远离所述渗透介质通路的第一端的一端相连;和/或所述加湿器与所述第二盘管远离所述载气进口通路的第一端的一端相连。

2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

23、第三盘管,设于所述载气出口通路上;以及

24、第三传感件,与所述载气出口通路相连。

2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

26、保温层,套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夹层外。

2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夹层包括:第一换热元件和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元件下部的第二换热元件;所述第一换热元件的制冷极与所述第二换热元件的制冷极相背布置或者所述第一换热元件的制热极与所述第二换热元件的制热极相背布置;

28、所述第二换热夹层包括:第三换热元件和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元件下部的第四换热元件,所述第三换热元件的制冷极与所述第四换热元件的制冷极相背布置或者所述第三换热元件的制热极与所述第四换热元件的制热极相背布置;

29、所述第三换热元件的制冷极与所述第一换热元件的制冷极相对布置,所述第四换热元件的制热极与所述第二换热元件的制热极相对布置;或者所述第三换热元件的制热极与所述第一换热元件的制热极相对布置,所述第四换热元件的制冷极与所述第二换热元件的制冷极相对布置。

3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渗透放大第一腔体内设置渗透介质流道,所述瓶口模具组中所述各瓶口模具沿所述渗透介质流道依次布置。

3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32、渗透放大第二腔体,罩设在所述渗透放大第一腔体外;

33、等压进口通路和等压出口通路,分别与所述渗透放大第二腔体相连通。

3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渗透放大第一腔体内所述载气源的流动方向与所述渗透介质源的流动方向相反。

35、本申请中提供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能够在不破坏包装物基础上实现放大渗透作用的效果,从而提高瓶口包装物渗透率的检测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6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61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610)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63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600)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夹层(620)包括:第一换热元件(621)和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元件(621)下部的第二换热元件(622);所述第一换热元件(621)的制冷极与所述第二换热元件(622)的制冷极相背布置或者所述第一换热元件(621)的制热极与所述第二换热元件(622)的制热极相背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放大第一腔体(110)内设置渗透介质流道(111),所述瓶口模具组中所述各瓶口模具(200)沿所述渗透介质流道(111)依次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渗透放大第一腔体(110)内所述载气源的流动方向与所述渗透介质源的流动方向相反。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瓶口包装物渗透率试验装置,包括:渗透放大组件、载气进口通路、载气出口通路、渗透介质通路、换热组件和检测部;渗透放大第一腔体与瓶口模具组密封相连;载气进口通路的第一端被配置为通入载气源,载气进口通路的第二端与瓶口模具组中各瓶口模具串联连通;载气出口通路的第一端与瓶口模具组中各瓶口模具串联连通;渗透介质通路的第一端被配置为通入渗透介质源,渗透介质通路的第二端与渗透放大第一腔体相连;换热组件分别与载气进口通路、载气出口通路和渗透介质通路相连;检测部与载气出口通路的第二端相连。本申请能够在不破坏包装物基础上实现放大渗透作用的效果,提高瓶口包装物渗透率的检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贺立东,刘月琴,钟俊辉,李志豪,李志,金彪,贾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