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03063发布日期:2023-09-09 18:4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墙体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

2、在玻璃幕墙生产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强度检测,现有的检测设备,虽然能进行气密性检测,但是对冲击检测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模拟玻璃幕墙在日常使用时,受到的鸟类、风中碎石以及冰雹的冲击,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设备,虽然能进行气密性检测,但是对冲击检测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模拟玻璃幕墙在日常使用时,受到的鸟类、风中碎石以及冰雹的冲击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装配架,所述装配架侧壁上装配有玻璃幕墙,所述装配架上壁装配有冲击结构,所述安装板上并且位于装配架一侧装配有投撒结构。

3、优选的,所述冲击结构包括,固定架、直销丝杆模组、装配块、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杆、电动推杆、延展柱、气囊以及冲击头;

4、所述固定架安置于装配架上,所述直销丝杆模组安置于固定架横梁下壁上,所述装配块安置于直销丝杆模组移动端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嵌装于装配块侧壁内,所述第一连接板安置于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端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安置于第一连接板侧壁上,所述电动推杆嵌装于第一连接杆内,所述延展柱安置于电动推杆伸缩端上,所述气囊安置于延展柱下端上,所述冲击头安置于气囊侧壁上。

5、优选的,所述投撒结构包括,安装柱、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杆以及投盒;

6、所述安装柱安置于安装板上并且位于装配架一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嵌装于安装柱侧壁内,所述第二连接板安置于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端上,所述第二连接杆安置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投盒安置于第二连接杆上。

7、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与安装板之间装配有两个防护透明板。

8、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护透明板上分别活动装配有挡门。

9、有益效果

10、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实现了鸟类、风中碎石以及冰雹的高模拟度的冲击检测,提高检测的数据准确性,冲击检测效果多样化;

11、本技术方案至少还具有有以下技术效果:

12、1、安装在装配架上的固定架横梁下壁上的直销丝杆模组移动端往复移动,同时安装在第一连接杆内的电动推杆顶动安装在其伸缩端上的延展柱往复运动,使按住安装该延展柱上的气囊进行平面的全方位移动,同时安装在装配块内的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安装在其伸缩端上的第一连接板往复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连接杆往复摆动,使安装在气囊上的冲击头全方位冲击玻璃幕墙。

13、2、工作人员将冰块或者碎石沙子,放入到投盒内,放入完毕后,关闭挡门,按住安装该安装柱内的第二伺服电机带动安装在其驱动端上的第二连接板往复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投盒进行抛投运动,使投盒内的测试物品投撒到玻璃幕墙上。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装配架(2),所述装配架(2)侧壁上装配有玻璃幕墙(3),所述装配架(2)上壁装配有冲击结构,所述安装板(1)上并且位于装配架(2)一侧装配有投撒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结构包括,固定架(4)、直销丝杆模组(5)、装配块(6)、第一伺服电机(7)、第一连接板(8)、第一连接杆(9)、电动推杆(10)、延展柱(11)、气囊(12)以及冲击头(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撒结构包括,安装柱(14)、第二伺服电机(15)、第二连接板(16)、第二连接杆(17)以及投盒(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与安装板(1)之间装配有两个防护透明板(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护透明板(19)上分别活动装配有挡门(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装配架,所述装配架侧壁上装配有玻璃幕墙,所述装配架上壁装配有冲击结构,所述安装板上并且位于装配架一侧装配有投撒结构,本技术涉及多功能玻璃幕墙检测技术领域,实现了鸟类、风中碎石以及冰雹的高模拟度的冲击检测,提高检测的数据准确性,冲击检测效果多样化。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刘宗辉,肖旭辉,李维力,朱磊,卢岩飞,赵彦华,范耕铭,孙晨斌,赵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