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0219发布日期:2023-07-28 01:4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


背景技术:

1、钢筋的残余变形是指不可恢复变形,卸载到初始状态后进入塑性阶段的材料变形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部分现有变形不能恢复,不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称残余变形。在加载试验中,残余变形是指已进入塑性阶段的材料在卸载后不可恢复的变形。

2、钢筋的横向变形使用拉伸复位后的长度变化得到,过程是使用引伸计对钢筋进行拉伸,然后得到横向残余变形量。但是在弯曲残余变形测量中,该方法不再适用。弯曲残余变形测试中,需要在钢筋的不同位置施加力,然后再检测钢筋恢复形状后的剩余弯曲量。测试的难度在于剩余弯曲量位置不确定,需要进行多次位置调整和测试,导致整个测试过程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可以借助自动化的测试方式产生大量数据,提高了钢筋弯曲残余变形的数据采集速度。

2、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包括:

4、检测盒;

5、两个夹持件,设在检测盒内并分别位于检测盒的两端,夹持件配置为固定被试;

6、第一线性模组,设在检测盒的内侧壁上,第一线性模组上设有宽幅激光测距传感器;

7、控制器,设在检测盒上并与第一线性模组和宽幅激光测距传感器进行数据通讯,控制器配置为驱动宽幅激光测距传感器移动并将宽幅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测距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夹持件包括:

9、夹持台,设在检测盒内;

10、两个夹持臂,均与夹持台转动连接;以及

11、驱动杆,设在夹持台上并分别与两个夹持臂螺纹连接;

12、其中,驱动杆上具有两端旋向相反的螺纹段,两段螺纹段分别与两个夹持臂螺纹连接。

1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夹持件包括:

14、夹持台,设在检测盒内;

15、转动环,与夹持台转动连接;以及

16、固定螺栓,设在转动环上,固定螺栓的一端伸入到转动环内。

17、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夹持台与检测盒滑动连接。

1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夹持臂的工作面上设有第一弹性层。

1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螺栓上设有夹持板。

2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环的内壁和/或夹持板上设有第二弹性层。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夹持件(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夹持件(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夹持台(21)与检测盒(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夹持臂(22)的工作面上设有第一弹性层(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栓(25)上设有夹持板(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其特征在于,转动环(24)的内壁和/或夹持板(26)上设有第二弹性层(3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包括检测盒、设在检测盒内并分别位于检测盒的两端的两个夹持件、设在检测盒的内侧壁上的第一线性模组以及设在检测盒上并与第一线性模组和宽幅激光测距传感器进行数据通讯的控制器,夹持件配置为固定被试,第一线性模组上设有宽幅激光测距传感器,控制器配置为驱动宽幅激光测距传感器移动并将宽幅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测距数据发送给上位机。本申请公开的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可以借助自动化的测试方式产生大量数据,提高了钢筋弯曲残余变形的数据采集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田亮,盛天亮,侯乔,张赫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邑佳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