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0503发布日期:2023-11-17 21:2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安检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安检设备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安检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安检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主要用于对人和物品进行安全检查。通常针对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例如火车站、机场等区域需要并排放置多台安检设备,以形成多通道安检系统,从而提高安检效率,同时节省人力。

2、实际应用中,由于各台安检设备分别具有一个发射线圈和一个接收线圈,当相邻两台安检设备靠得太近时,二者之间的信号将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安检设备的检出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检设备,能够解决目前多通道安检设备的检出率较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检设备,包括至少两个门体和顶部连接组件,所述至少两个门体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门体、第二门体和第三门体,所述顶部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门体、所述第二门体和所述第三门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之间形成第一安检通道,所述第二门体与所述第三门体之间形成第二安检通道,所述第二门体包括发射线圈,所述第一门体包括第一接收线圈,所述第三门体包括第二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相互作用。

4、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之间形成第一安检通道,第二门体与第三门体之间形成第二安检通道,第二门体包括发射线圈,第一门体包括第一接收线圈,第三门体包括第二接收线圈,也就是说,第一安检通道和第二安检通道共用第二门体,且第一门体的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三门体的第二接收线圈共用第二门体的发射线圈,以使第一安检通道和第二安检通道分别实现安检功能,从而避免第一安检通道和第二安检通道工作时相互干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多通道安检设备的检出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门体(100)和顶部连接组件(200),所述至少两个门体(100)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门体(110)、第二门体(120)和第三门体(130),所述顶部连接组件(200)分别与所述第一门体(110)、所述第二门体(120)和所述第三门体(13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门体(110)与所述第二门体(120)之间形成第一安检通道,所述第二门体(120)与所述第三门体(130)之间形成第二安检通道,所述第二门体(120)包括发射线圈,所述第一门体(110)包括第一接收线圈,所述第三门体(130)包括第二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相互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接组件(200)包括第一顶部装置(210)和第二顶部装置(220),所述第一顶部装置(2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门体(110)与所述第二门体(120)之间,且所述第一顶部装置(210)位于所述第一安检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二顶部装置(22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门体(120)与所述第三门体(130)之间,且所述第二顶部装置(220)位于所述第二安检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部装置(210)和所述第二顶部装置(220)均包括装置骨架(211)、第一侧板(212)和显示模组(213),所述第一侧板(212)设置于所述装置骨架(211),所述显示模组(213)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213)包括第一支架(213a)、第二支架(213b)、电路板(213c)和显示屏(213d),所述第一支架(213a)和所述第二支架(213b)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212),且所述第一支架(213a)和所述第二支架(213b)沿所述第一安检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电路板(213c)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13a),所述显示屏(213d)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13b),所述显示屏(213d)与所述电路板(213c)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213)还包括触摸屏(213e),所述触摸屏(213e)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13b),所述显示屏(213d)位于所述触摸屏(213e)与所述第二支架(213b)之间,且所述触摸屏(213e)背离所述显示屏(213d)的一面与所述第一侧板(212)的表面相平齐,所述触摸屏(213e)与所述电路板(213c)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装置(210)和所述第二顶部装置(220)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骨架(211)的第二侧板(214)、顶板(215)和底板(216),在所述第一安检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212)和所述第二侧板(214)分别位于所述装置骨架(211)相背的两侧,在所述第一安检通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顶板(215)和所述底板(216)分别位于所述装置骨架(211)相背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110)和所述第一顶部装置(210)的所述装置骨架(211)中的一者具有第一定位凸起(211a),另一者设有第一定位孔(111),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1a)的部分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检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体(120)和所述第一顶部装置(210)的所述装置骨架(211)中的一者具有第三定位凸起(211b),另一者设有第三定位孔(121),所述第三定位凸起(211b)的部分插接于所述第三定位孔(1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检设备还包括第三连接件(330)和第四连接件(34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孔(1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三定位孔(121)沿所述第一安检通道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定位孔(122)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三定位孔(121)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孔(121)和所述第四定位孔(12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保护套筒(40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安检设备,涉及安检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个门体和顶部连接组件,所述至少两个门体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门体、第二门体和第三门体,所述顶部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门体、所述第二门体和所述第三门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之间形成第一安检通道,所述第二门体与所述第三门体之间形成第二安检通道,所述第二门体包括发射线圈,所述第一门体包括第一接收线圈,所述第三门体包括第二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相互作用。该方案能够解决目前多通道安检设备的检出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曾明,沈永根,徐海峰,赵晓飞,陶永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睿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