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1297发布日期:2024-03-12 19:2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体温监测,具体为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1、当体温检测门是通过红外探测非接触式测温,非接触式测温速度快,人员可以快速通过体温检测门,避免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建立首道防止交叉感染疾病的防线,提高人员通过,降低传染和交叉感染风险。

2、现有公告号为cn211205529u的一种步行通过式人体体温检测装置中,通过伺服电机、转动轴、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移动板、固定板、滑条和滑槽的配合作用,可以对温度探头的高度进行调节。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将检测门直接固定在地面上,不方便对其进行移动,影响装置的灵活性,现有技术中虽然有通过万向轮对设备进行移动的案例,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移动后的检测门固定又成为一个难题,因此提供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通过两组红外感温单元同步实时检测,能增加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设置的万向轮与外力配合,带动设备整体位置改变,方便进行位置调节,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旋动水平地脚,通过水平地脚与地面接触,对设备位置固定,反之,在需要移动时,则反向旋转水平地脚,通过万向轮动作。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其包括:

5、体温检测门;

6、温度检测部件,置于体温检测门上,包括嵌装于体温检测门内的中央处理单元,及对行人体温实时检测的红外感温单元,红外感温单元设有两组,两组红外感温单元呈对称置于体温检测门左右两侧;

7、支撑移动部件,设有两组,两组支撑移动部件呈对称连接于体温检测门底部左右两侧,包括与体温检测门底部连接的连接座,连接座底部中央位置转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且连接座底部四个端角处均连接有水平地脚。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温度检测部件还包括嵌装于体温检测门前侧实时显示温度数据的显示屏,中央处理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与远程终端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体温检测门后侧连接有对设备接线限位的接线板,接线板上开设有多个线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多个所述线槽沿接线板外侧从左至右呈线性等距排列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平地脚外侧及线槽内侧均粘接有橡胶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两组红外感温单元同步实时检测,能增加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设置的万向轮与外力配合,带动设备整体位置改变,方便进行位置调节,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旋动水平地脚,通过水平地脚与地面接触,对设备位置固定,反之,在需要移动时,则反向旋转水平地脚,通过万向轮动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部件(200)还包括嵌装于体温检测门(100)前侧实时显示温度数据的显示屏(240),中央处理单元(210)通过无线传输单元(230)与远程终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检测门(100)后侧连接有对设备接线限位的接线板(400),接线板(400)上开设有多个线槽(4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线槽(410)沿接线板(400)外侧从左至右呈线性等距排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地脚(330)外侧及线槽(410)内侧均粘接有橡胶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的属于体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线体温检测系统,包括体温检测门,温度检测部件包括嵌装于体温检测门内的中央处理单元,及对行人体温实时检测的红外感温单元,两组红外感温单元呈对称置于体温检测门左右两侧,支撑移动部件包括与体温检测门底部连接的连接座,连接座底部中央位置转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且连接座底部四个端角处均连接有水平地脚,通过两组红外感温单元同步实时检测,能增加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设置的万向轮与外力配合,带动设备整体位置改变,方便进行位置调节,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旋动水平地脚,通过水平地脚与地面接触,对设备位置固定,反之,在需要移动时,则反向旋转水平地脚,通过万向轮动作。

技术研发人员:黄孙峰,周其伟,吴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湃睿半导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