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9135发布日期:2023-09-13 18:5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视觉检测,尤其是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1、薄膜片材产品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中,在皮带传输架设反射检测工位时,需要把产品展平,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像效果,才能在视觉系统中后续处理。但是现有的吸风皮带的吸附腔体吸力均匀性不一致,当产品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吸附腔体时,整片产品,翘曲部位吸平情况下,非翘曲部位,产品吸附变形,影响成像效果;当产品存在多边缘变形时,翘曲产品无法吸平,特别是边缘翘曲产品。

2、综上所述现有薄膜片材产品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中成像时,需要解决吸附不平和吸附变形问题,提高成像效果,提高aoi系统检出率,降低漏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

3、包括皮带传输单元、吸附单元和成像单元,

4、所述的吸附单元包括用于气泡缺陷检测的吸附模块一和用于变形缺陷检测的吸附模块二,吸附模块一设有气流汇合腔一和位于气流汇合腔一上方的上吸附腔一,吸附模块二设有气流汇合腔二和位于气流汇合腔二上方的上吸附腔二,

5、所述的上吸附腔一和气流汇合腔一、上吸附腔二和气流汇合腔二分别通过支撑板隔开,支撑板上均匀设有数个通孔,先通过气流汇合腔让吸力一致后,再经过数个通孔把吸力传到上吸附腔进而把负压传到上方的皮带表面吸附片材;

6、所述的上吸附腔二通过隔板分为n个独立的吸附腔,n为≥3的自然数,通过控制隔板来调整吸附腔的吸附面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片材。

7、进一步的,所述气流汇合腔一的下端设有连通吸气管一的吸气口一,气流汇合腔二的下端设有连通吸气管二的吸气口二,

8、所述吸气口二与上吸附腔二的吸附腔对应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的皮带传输单元包括传输片材的皮带和多个皮带轮,皮带轮间留有吸附单元的安装位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的周圈设有边框,支撑板的上端面上还设有位于边框内且与皮带运动方向平行的皮带导向框,皮带导向框位于通孔之间,

11、所述的皮带贴合于支撑板的边框上,皮带与支撑板的边框围成上吸附腔一和上吸附腔二,确保吸附时吸力一致。

12、进一步的,所述的成像单元位于吸附单元上方且与皮带传输单元的上端面间存在间距。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流汇合腔和上吸附腔的组合,确保负压吸附的均匀性;通过隔板来调整吸附腔的吸附面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片材;解决了吸附不平和吸附变形问题,提高了成像效果,提高了aoi系统检出率,降低了漏检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带传输单元(1)包括传输片材的皮带(11)和多个皮带轮(12),皮带轮(12)间留有吸附单元(2)的安装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像单元位于吸附单元(2)上方且与皮带传输单元(1)的上端面间存在间距。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片材吸附成像装置,包括皮带传输单元、吸附单元和成像单元,吸附单元包括用于气泡缺陷检测的吸附模块一和用于变形缺陷检测的吸附模块二,吸附模块一设有气流汇合腔一和位于气流汇合腔一上方的上吸附腔一,吸附模块二设有气流汇合腔二和位于气流汇合腔二上方的上吸附腔二,上吸附腔一和气流汇合腔一、上吸附腔二和气流汇合腔二分别通过支撑板隔开,支撑板上均匀设有数个通孔,上吸附腔二通过隔板分为n个独立的吸附腔,n为≥3的自然数。通过气流汇合腔和上吸附腔的组合,确保负压吸附的均匀性;通过隔板来调整吸附腔的吸附面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片材;解决了吸附不平和吸附变形问题,提高了成像效果,提高了AOI系统检出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郑,和江镇,方志斌,秦学文,梁俊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