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8111发布日期:2023-10-14 17:2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取样设备,具体为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


背景技术:

1、反应釜是常用的化工合成设备,随着工业发展,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每批次物料在反应釜内情况都需要准确判断,达到设定的技术指标后,方可继续向下进行后处理操作。因而,在合成反应过程中及反应结束后不可避免地就需要多次从反应釜内取样,检测反应釜内反应进行情况或反应结束产品质量指标情况。

2、现有的反应釜取样装置多数是在反应釜侧壁中心位置设置取样管,开启取样管上的阀门直接提取,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在搅拌时进行提取,要确保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是均匀的,而在非搅拌状态下,溶液内的均匀度较差,这样的方式取样是存在误差的,精准度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通过在反应釜侧壁设置上、中、下三个取样分管,并且通过独立控制的分管阀门控制,进行取样,取样时通过通气组件对取样分管的取样端注气,让溶液活动起来,使其更加均匀,提升取样测试的精准度。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包括贯通反应釜侧壁设置的三个取样分管、样品容器和通气组件,三个取样分管竖直排列且分别位于反应釜溶液的上层、中层和下层,三个取样分管外部共同连接有取样主管,所述取样主管下端连接至样品容器,取样主管下部设置有主管阀门,每个取样分管上均设置有分管阀门,三个分管阀门能够独立控制工作,所述通气组件能够向三个取样分管内通入气体。

3、优选的,所述通气组件包括气泵、气体储存罐、主气管和三个分气管,所述气泵进气端与气体储存罐连通,气泵出气端与主气管连接,所述主气管分别与三个分气管一端连通连接,三个分气管另一端与三个取样分管连通连接,分气管的气体能够通过取样分管通入到反应釜溶液内,所述主气管上设置有气管阀门。

4、优选的,所述气体储存罐内储存的是氮气。

5、优选的,所述取样分管和取样主管通过支架与反应釜侧壁固定连接。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7、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釜侧壁设置上、中、下三个取样分管,并且通过独立控制的分管阀门控制,进行取样,取样时通过通气组件对取样分管的取样端注气,让溶液活动起来,使其更加均匀,提升取样测试的精准度;

8、2.本实用新型通气组件通过气泵向取样分管内注气,注入惰性气体,让溶液活动起来,使溶液更加均匀,提升测试精度;上、中、下三个取样分管上的分管阀门均是单独控制,能够逐一取样,也能够混合取样,能够对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能代表整个反应釜溶液的状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贯通反应釜侧壁(1)设置的三个取样分管(3)、样品容器(5)和通气组件,三个取样分管(3)竖直排列且分别位于反应釜溶液的上层、中层和下层,三个取样分管(3)外部共同连接有取样主管(2),所述取样主管(2)下端连接至样品容器(5),取样主管(2)下部设置有主管阀门(4),每个取样分管(3)上均设置有分管阀门(6),三个分管阀门(6)能够独立控制工作,所述通气组件能够向三个取样分管(3)内通入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组件包括气泵(8)、气体储存罐(11)、主气管(9)和三个分气管(10),所述气泵(8)进气端与气体储存罐(11)连通,气泵(8)出气端与主气管(9)连接,所述主气管(9)分别与三个分气管(10)一端连通连接,三个分气管(10)另一端与三个取样分管(3)连通连接,分气管(10)的气体能够通过取样分管(3)通入到反应釜溶液内,所述主气管(9)上设置有气管阀门(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储存罐(11)内储存的是氮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分管(3)和取样主管(2)通过支架(12)与反应釜侧壁(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内溶液取样系统,其涉及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贯通反应釜侧壁设置的三个取样分管、样品容器和通气组件,三个取样分管竖直排列且分别位于反应釜溶液的上层、中层和下层,三个取样分管外部共同连接有取样主管,所述取样主管下端连接至样品容器,取样主管下部设置有主管阀门,每个取样分管上均设置有分管阀门,三个分管阀门能够独立控制工作,所述通气组件能够向三个取样分管内通入气体;本技术通过在反应釜侧壁设置上、中、下三个取样分管,并且通过独立控制的分管阀门控制,进行取样,取样时通过通气组件对取样分管的取样端注气,让溶液活动起来,使其更加均匀,提升取样测试的精准度。

技术研发人员:代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城利奇碳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