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及传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0785发布日期:2023-10-22 09:2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及传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激光雷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及传感设备。


背景技术:

1、激光雷达是传感设备的重要感知器件,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激光雷达通常整机结构复杂,导致体积庞大,不能满足大多数使用需求,实用性不高,缺乏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及传感设备,其集成度高,呈模块化设计,占用空间小,且结构精简。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包括:

4、架体;

5、扫描件,所述扫描件设置于所述架体;

6、收发模块,所述收发模块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一端,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发射或接收激光;

7、反射件,所述反射件相对所述收发模块设置并位于所述架体的另一端,所述反射件用于所述激光反射至所述扫描件或所述收发模块;

8、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架体外。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地扣合,所述架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内。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外壳的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呈倾斜设置。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架体的顶部设置有导热件,所述架体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连接。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多个第一凹槽间隔设置。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靠近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连接。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的侧壁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多个第二凹槽间隔设置。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与所述扫描件对应,所述窗口设置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呈倾斜设置。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件呈平面状或弧形状。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透光件,用于加热所述透光件。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件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均匀地设置于所述透光件。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膜,所述加热膜设置于所述透光件的表面。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架体设置有卡持部,所述第二外壳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定位部卡持配合,以对所述架体进行定位。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架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顶板以及两个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以及两个所述侧板围成两端为开口的通道,所述反射件和所述收发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两端,所述扫描件设置于所述通道内并位于所述反射件和所述收发模块之间。

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电源板和驱动板,所述电源板和所述驱动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所述电源板用于安装电源,所述驱动板用于安装驱动器。

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处理主板,所述处理主板设置于所述顶板,所述处理主板用于安装处理器。

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开设有通槽,所述反射件和所述收发模块相对地设置于所述通槽的两端,所述通槽用于供所述激光穿过。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件以及所述收发模块的数量均包括多个,所述多个反射件并排设置,所述多个收发模块并排设置,且所述多个反射件和所述多个收发模块一一对应。

2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反射件均呈倾斜设置,以分别将对应的所述收发模块发射的激光反射至所述扫描件,或将由所述扫描件发射的激光反射至对应的所述收发模块。

2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设备,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及传感设备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收发模块向反射件发射激光,反射件将收发模块发射的激光反射至扫描件的振镜中,经过振镜扫描后形成点云,同时扫描件将激光通过外壳的窗口发射出去;而发射出激光雷达装置的激光遇到目标障碍物再次反射至扫描件,并经扫描件以及反射件回到收发模块,以此获取目标障碍物的位置及距离信息。因此,通过在架体设置扫描件,并使得收发模块和反射件相对地设置在架体的两端,实现将扫描件、收发模块以及反射件集成安装于一体,并且保证了其相对位置在光学理论设计的位置上,在有效减小激光雷达体积的情况下,使得激光雷达整体结构精简,同时具备优良的探测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地扣合,所述架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外壳的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呈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顶部设置有导热件,所述架体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顶壁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多个第一凹槽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靠近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的侧壁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多个第二凹槽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与所述扫描件对应,所述窗口设置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呈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呈平面状或弧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透光件,用于加热所述透光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均匀地设置于所述透光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膜,所述加热膜设置于所述透光件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设置有卡持部,所述第二外壳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定位部卡持配合,以对所述架体进行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顶板以及两个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以及两个所述侧板围成两端为开口的通道,所述反射件和所述收发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两端,所述扫描件设置于所述通道内并位于所述反射件和所述收发模块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电源板和驱动板,所述电源板和所述驱动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所述电源板用于安装电源,所述驱动板用于安装驱动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处理主板,所述处理主板设置于所述顶板,所述处理主板用于安装处理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开设有通槽,所述反射件和所述收发模块相对地设置于所述通槽的两端,所述通槽用于供所述激光穿过。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以及所述收发模块的数量均包括多个,所述多个反射件并排设置,所述多个收发模块并排设置,且所述多个反射件和所述多个收发模块一一对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反射件均呈倾斜设置,以分别将对应的所述收发模块发射的激光反射至所述扫描件,或将由所述扫描件发射的激光反射至对应的所述收发模块。

20.一种传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及传感设备,涉及激光雷达领域。激光雷达装置包括架体、扫描件、收发模块、反射件以及壳体;所述扫描件设置于所述架体;所述收发模块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一端,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发射或接收激光;所述反射件相对所述收发模块设置并位于所述架体的另一端,所述反射件用于所述激光反射至所述扫描件或所述收发模块;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架体外。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实现了将扫描件、收发模块以及反射件集成安装于一体,并且保证了其相对位置在光学理论设计的位置上,在有效减小激光雷达体积的情况下,使得激光雷达整体结构精简,同时具备优良的探测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杰,郭俊生,高旭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导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