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4403发布日期:2023-10-11 14:5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线密度检测用取样相关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碳纤维线密度检测取样过程中,需先将碳纤维丝束截取成一定尺寸后再进行称重测量;

2、碳纤维丝束原有的取样方法为:操作人员将碳纤维丝束平铺在钢板尺上面,一端由一名操作人员用手与钢板尺一端对齐后按压固定,另一端由另一名操作人员将碳纤维丝束抻直后对应钢板尺上需要截取的长度按压固定后剪断;

3、上述操作存在以下不足:切割的过程不够稳定,切割的流程繁琐,不够方便,不易于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与碳纤维丝束配合使用,包括:底板、侧板、移动板、绕丝柱、把手、开关和切割装置,所述侧板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一侧边缘处,所述底板的顶部沿与侧板外法线相平行的方向设有导轨,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有与导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移动板通过第一凹槽架设于导轨上,进而所述移动板可沿导轨向侧板运动,所述绕丝柱和把手设置在移动板上,所述开关和切割装置设置于侧板上。

4、优选地,所述开关与切割装置均有两个,且均分别对称设置于侧板靠近移动板的一侧面上,每个所述开关对应与一个切割装置电性连接,每个所述开关均与移动板对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开关由移动板的运动驱动动作,并向切割装置发送第一信号,进而控制切割装置动作。

5、优选地,所述切割装置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可执行切割和/或归位动作。

6、优选地,所述绕丝柱有两个,对称设置于移动板的顶面上,所述两个绕丝柱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切割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绕丝柱包括固定部与绕丝部,所述固定部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绕丝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或沿凹槽两侧向内延伸有一定夹角的形状,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呈光滑设置,所述第二凹槽沿周向环设于绕丝柱上,且呈半封闭设置。

7、优选地,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移动板顶面远离绕丝柱的一侧,所述把手有两个且两个把手相靠近设置。

8、优选地,所述碳纤维丝束的中部与每个绕丝部靠近侧板的一侧相抵接,对应设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碳纤维丝束的两端向对应把手的方向延伸。

9、优选地,所述把手对称固定连接于侧板的两侧壁上。

10、优选地,所述碳纤维丝束的中部与每个绕丝部远离侧板的一侧相抵接,对应设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碳纤维丝束的两端向对应把手的方向延伸。

11、优选地,所述把手的顶端为球状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定结构的设置,可以根据碳纤维丝束拉伸中的不同要求,设置为圆弧形或夹角形的结构,便于人员操作拉伸碳纤维丝束的过程中对碳纤维丝束的固定操作;

14、2.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精准化对碳纤维线密度取样的应用环境中,把手为人手大拇指所推动的部位,通过其他四指握紧碳纤维丝束,双手大拇指推动把手,进而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可协同捏紧把手进行推动操作;移动板受到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一方面来自碳纤维丝束回拉绕丝柱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来自双手大拇指推动把手的作用力,可缓慢推动移动板向前运动,进而实现精准化对碳纤维线密度取样;

15、3.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高效率对碳纤维线密度取样的应用环境中,与精准化取样碳纤维丝束的应用环境不同的是,移动板受到碳纤维丝束拉动向切割装置移动,而大拇指从相反的一侧按压把手,进而实现高效率对碳纤维线密度取样。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与碳纤维丝束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侧板、移动板、绕丝柱、把手、开关和切割装置,所述侧板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一侧边缘处,所述底板的顶部沿与侧板外法线相平行的方向设有导轨,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有与导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移动板通过第一凹槽架设于导轨上,进而所述移动板可沿导轨向侧板运动,所述绕丝柱和把手设置在移动板上,所述开关和切割装置设置于侧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与切割装置均有两个,且均分别对称设置于侧板靠近移动板的一侧面上,每个所述开关对应与一个切割装置电性连接,每个所述开关均与移动板对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开关由移动板的运动驱动动作,并向切割装置发送第一信号,进而控制切割装置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可执行切割和/或归位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丝柱有两个,对称设置于移动板的顶面上,所述两个绕丝柱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切割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绕丝柱包括固定部与绕丝部,所述固定部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绕丝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或沿凹槽两侧向内延伸有一定夹角的形状,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呈光滑设置,所述第二凹槽沿周向环设于绕丝柱上,且呈半封闭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移动板顶面远离绕丝柱的一侧,所述把手有两个且两个把手相靠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束的中部与每个绕丝部靠近侧板的一侧相抵接,对应设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碳纤维丝束的两端向对应把手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对称固定连接于侧板的两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束的中部与每个绕丝部远离侧板的一侧相抵接,对应设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碳纤维丝束的两端向对应把手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顶端为球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线密度检测用取样相关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碳纤维取样装置,与碳纤维丝束配合使用,包括:底板、侧板、移动板、绕丝柱、把手、开关和切割装置,侧板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一侧边缘处,底板的顶部沿与侧板外法线相平行的方向设有导轨,移动板的底部设有与导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移动板通过第一凹槽架设于导轨上,进而移动板可沿导轨向侧板运动,绕丝柱和把手设置在移动板上,开关和切割装置设置于侧板上,本技术通过特定结构的设置,可以根据碳纤维丝束拉伸中的不同要求,设置为圆弧形或夹角形的结构,便于人员操作拉伸碳纤维丝束的过程中对碳纤维丝束的固定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市神舟炭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