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4401发布日期:2024-02-07 12:1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校准,具体为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1、气动量仪由气动长度传感器、指示器(表)、空气过滤器和稳压器等组成的长度测量工具,使用气动量仪可以进行不接触测量,测量效率很高;气动量仪测量原理是比较测量法,其测量方法是将长度信号转化为气流信号,通过有刻度的玻璃管内的浮标示值,称为浮标式气动测量仪;或通过气电转换器将气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发光管组成的光柱示值,称为电子柱式气动测量仪。

2、气动量仪的校准方法:打开进气阀,套入下限校对规(24.9701mm),使喷嘴处于校对规宽度的中间位置,将校对规旋转360度,调节零位旋钮,使浮标处于下限位置,将红色游标箭头移至浮标处与浮标平齐,并标示24.9701mm;取下下限校对规,套入上限校对规,将校对规旋转360度,使浮标处于上限位置,将红色游标箭头移至浮标处与浮标平齐,并标示25.0276mm。

3、现有的技术中,还存在以下缺陷:浮标式气动量仪目前通过使用上限校对规校对浮标的上限位置与标示25.0276mm是否相符,使用下限校对规校对浮标的下限位置与标示24.9701mm是否相符,如相符则为合格,可使用,但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测量人员手握测量头上的喷嘴,由于在校准过程中需打开进气阀,其空气从喷嘴处喷出时,空气对喷管的内壁形成一定的挤压,使喷管抖动,通过测量人员用手将喷嘴握住,难以将喷嘴稳定住,从而在校准的过程中造成偏差,需重新进行校准,增加了气动量仪的校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气动量仪的校准时间。鉴于此,我们提出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箱,且驱动箱相互对称安装于底座上,还包括:

4、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环和第二夹环,用于将气动量仪的测量头上喷嘴夹住,且驱动箱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夹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部;

5、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用于安装第一夹环,且第二夹环位于第一夹环的上方。

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设于驱动箱内的螺杆,且驱动箱内设有用于驱动螺杆转动的动力源,所述螺杆上设有用于传动动力的传动部。

7、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包括设于螺杆上的传动块,且传动块上设有传动杆,所述驱动箱上设有与传动杆相互匹配的杆槽,且传动杆与杆槽之间设有导向部。

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包括固定于传动杆两侧的导向块,且杆槽的内壁设有与导向块相互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的两侧设有凸块,且导向槽的内壁设有与凸块相互匹配的条形槽,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之间设有防卡部。

9、进一步的,所述防卡部包括设于导向槽上的滚轮,且导向槽的内壁设有用于滚轮移动的滑槽,所述滚轮的两端设有定位轴,且滑槽的内壁设有用于定位轴移动的轴槽。

10、进一步的,所述轴槽与定位轴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且弹簧的一端与轴槽的内壁固定,另一端与定位轴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一部分凸出滑槽,所述传动杆与第二夹环之间设有连接部。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于传动杆上的连接杆,且连接杆与第二夹环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夹环和第二夹环,通过马达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传动块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传动块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带动第二夹环移动,从而根据测量头上喷嘴的尺寸大小来调节第一夹环与第二夹环之间的夹距,避免了在校准过程中打开进气阀,其空气从喷嘴处喷出时,空气对喷管的内壁形成一定的挤压,使喷管抖动,从而在校准的过程中造成偏差,减少了气动量仪的校准难度,同时也节省了气动量仪的校准时间。



技术特征:

1.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驱动箱(2),且驱动箱(2)相互对称安装于底座(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设于螺杆(221)上的传动块(23),且传动块(23)上设有传动杆(231),所述驱动箱(2)上设有与传动杆(231)相互匹配的杆槽(25),且传动杆(231)与杆槽(25)之间设有导向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固定于传动杆(231)两侧的导向块(232),且杆槽(25)的内壁设有与导向块(232)相互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232)的两侧设有凸块,且导向槽的内壁设有与凸块相互匹配的条形槽,所述导向块(232)与导向槽之间设有防卡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卡部包括设于导向槽上的滚轮(26),且导向槽的内壁设有用于滚轮(26)移动的滑槽,所述滚轮(26)的两端设有定位轴(261),且滑槽的内壁设有用于定位轴(261)移动的轴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槽与定位轴(261)之间通过弹簧(262)连接,且弹簧(262)的一端与轴槽的内壁固定,另一端与定位轴(261)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6)的一部分凸出滑槽,所述传动杆(231)与第二夹环(21)之间设有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于传动杆(231)上的连接杆(24),且连接杆(24)与第二夹环(21)之间通过连接块(241)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校准技术领域,具体为气动量仪本体的校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箱,且驱动箱相互对称安装于底座上,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环和第二夹环,用于将气动量仪的测量头上喷嘴夹住,且驱动箱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夹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部。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夹环和第二夹环,避免了在校准过程中打开进气阀,其空气从喷嘴处喷出时,空气对喷管的内壁形成一定的挤压,使喷管抖动,从而在校准的过程中造成偏差,减少了气动量仪的校准难度,同时也节省了气动量仪的校准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匡会勇,吴哲,钟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和旭鸿森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