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1535发布日期:2023-11-17 23:2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校对装置,具体为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


背景技术:

1、车辆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例如一些安装板、导风板或者支架、主板等部件都需要加工冲压孔,冲压孔加工后需要进行冲压孔的位置检测,以防止冲压孔出现漏冲的情况。

2、例如公开号cn218238616u,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校对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端输出杆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有若干个与第一滑槽相垂直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有校对块,所述校对块的顶端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校对块的底端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设置有校对杆,所述校对杆的中上端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第一滑槽的顶端固定安装有led灯;通过本装置可对方便不种类型的汽车零部件的冲压孔进行校对检测,较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节约了成本。

3、基于对专利号的搜索,结合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发现:

4、虽然这种校对装置可对不种类型的汽车零部件的冲压孔进行校对检测,较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节约了成本,但是在使用时,由于该装置只通过夹板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夹持限位,这只能保证汽车零部件不进行左右移动,并不能保证在校对装置本体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校对检测时,汽车零部件不会产生前后位置的偏移,位置偏移会导致校对检测错误,使使用者错认为该汽车零部件生产不合格,从而会使校对检测正确率和校对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具备了对汽车零部件前后限位的优点,解决了由于该装置只通过夹板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夹持限位,这只能保证汽车零部件不进行左右移动,并不能保证在校对装置本体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校对检测时,汽车零部件不会产生前后位置的偏移,位置偏移会导致校对检测错误,使使用者错认为该汽车零部件生产不合格,从而会使校对检测正确率和校对效率降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包括校对装置本体、电动推杆、夹板和限位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校对装置本体内壁的两侧,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夹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的底部与校对装置本体内壁的底部相贴合,所述限位杆位于夹板的前侧,所述夹板的正面活动连接有伸缩连接组件,所述校对装置本体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

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伸缩连接组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正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远离夹板的一端与限位杆的背面固定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块,所述抵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抵板。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活动块背面的顶部与夹板正面的顶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导向杆。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抵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缓震垫,所述限位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拉环。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轴杆远离限位杆一端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限位套,所述导向杆两端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二限位套。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杆,当夹板对汽车零部件夹持完毕后,使用者通过旋转限位杆时限位杆的背面与汽车零部件接触,从而能够达到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前后限位的效果,解决了由于该装置只通过夹板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夹持限位,这只能保证汽车零部件不进行左右移动,并不能保证在校对装置本体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校对检测时,汽车零部件不会产生前后位置的偏移,位置偏移会导致校对检测错误,使使用者错认为该汽车零部件生产不合格,从而会使校对检测正确率和校对效率降低的问题,达到了对汽车零部件前后限位的效果。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连接组件,拉簧便于使用者对限位杆进行移动,轴杆便于使用者对限位杆进行旋转,当电动推杆推动夹板对汽车零部件的两侧进行夹持后,使用者先通过拉动限位杆能够带动拉簧进行拉伸,拉簧拉伸能够带动活动块进行移动,活动块进行移动能够带动轴杆进行移动,当限位杆移动到汽车零部件的前侧时,使用者再通过旋转限位杆使限位杆背面的橡胶垫与汽车零部件的正面接触,从而达到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前后限位的效果。

12、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当使用者将汽车零部件推进本部的内部时,汽车零部件的背面会与校对装置本体内壁的后侧产生碰撞,从而会对校对装置本体造成损伤,抵块能够对抵板进行固定限位,当使用者将汽车零部件推入校对装置本体内部时,汽车零部件的背部会与抵板正面的缓震垫接触,从而避免了汽车零部件与校对装置本体的内壁产生碰撞。



技术特征:

1.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包括校对装置本体(1)、电动推杆(2)、夹板(3)和限位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2)固定安装在校对装置本体(1)内壁的两侧,所述电动推杆(2)的输出端与夹板(3)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夹板(3)的底部与校对装置本体(1)内壁的底部相贴合,所述限位杆(4)位于夹板(3)的前侧,所述夹板(3)的正面活动连接有伸缩连接组件(5),所述校对装置本体(1)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接组件(5)包括拉簧(51),所述拉簧(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52),所述活动块(52)的正面开设有连接槽(53),所述连接槽(5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轴杆(54),所述轴杆(54)远离夹板(3)的一端与限位杆(4)的背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抵块(61),所述抵块(6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抵板(6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52)背面的顶部与夹板(3)正面的顶部均开设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孔(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导向杆(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6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缓震垫(9),所述限位杆(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拉环(1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54)远离限位杆(4)一端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限位套(1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8)两端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二限位套(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汽车零部件冲压孔校对装置,包括校对装置本体、电动推杆、夹板和限位杆。本技术设置限位杆,当夹板对汽车零部件夹持完毕后,使用者通过旋转限位杆时限位杆的背面与汽车零部件接触,从而能够达到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前后限位的效果,解决了由于该装置只通过夹板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夹持限位,这只能保证汽车零部件不进行左右移动,并不能保证在校对装置本体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校对检测时,汽车零部件不会产生前后位置的偏移,位置偏移会导致校对检测错误,使使用者错认为该汽车零部件生产不合格,从而会使校对检测正确率和校对效率降低的问题,达到了对汽车零部件前后限位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魏仁,邹平,杨自杰,郭强,张道伟,董海波,郑姣姣,王锋,李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淅川县博优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