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棒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4087发布日期:2023-12-21 12:4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棒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压棒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汽车电子产品行业,pcba板产品的贴片过程中,需要使用夹具对各个元器件定位压紧固定作用。单个pcba板中,拥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元器件,因此单个夹具中会存在极多个直径尺寸不一致、高度一致的压棒,为了防止pcba板上元器件定位不准,元器件高低不一致,导致出现虚焊或压坏,需要检测夹具上的压棒以保证夹具上各个压棒的高度及平面度。比如:单个夹具上压棒的数量约350个左右,尺寸横截面直径5mm~20mm,各个压棒的高度均一致。

2、现有技术是通过人工对每个压棒逐一打表检测,非常耗时,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棒检测设备,因此通过开发单台设备,使用3d结构光相机进行视觉定点拍照检测夹具压棒高度及平面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压棒检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的中部设有基准板,所述基准板顶面的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设有沿前后延伸的x方向定位挡板,所述基准板顶面的前侧边缘或者后侧边缘设有沿左右延伸的y方向定位挡板,所述x方向定位挡板、所述y方向定位挡板可对放置于所述基准板顶面的测试夹具进行定位;所述底板顶面的边缘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若干支撑柱的顶部设有xyz模组,所述xyz模组上设有3d结构光相机,所述xyz模组可带动所述3d结构光相机前后上下左右运动,所述3d结构光相机可对测试夹具上的压棒进行拍照。

3、进一步地,所述x方向定位挡板、所述y方向定位挡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到位传感器、第二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可检测放置于所述基准板顶面的测试夹具是否放到位。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为行程开关,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的检测触头会凸出于所述x方向定位挡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的检测触头会凸出于所述y方向定位挡板的内侧面。

5、进一步地,所述x方向定位挡板上设有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y方向定位挡板上设有沿左右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可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可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

6、进一步地,所述基准板的表面处理镀特氟龙,以使所述基准板的表面光滑。

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底板、封板、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封板、第二底板分别单独成型,所述基准板设置于所述封板的上方,所述若干支撑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面。

8、进一步地,所述封板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块,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块分别与所述基准板底面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基准板的平面度要控制在0.2mm以内。

9、进一步地,所述xyz模组包括沿前后延伸的x轴模块、沿左右延伸的y轴模块、沿上下延伸的z轴模块,所述x轴模块固定于所述若干支撑柱的顶部,所述y轴模块滑动连接于所述x轴模块上,所述z轴模块滑动连接于所述y轴模块上,所述3d结构光相机滑动连接于所述z轴模块。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面设有沿前后分布的两根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面设有沿前后分布的两根所述支撑柱,所述x轴模块的数量包括两根,所述第一底板的两根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分别与位于左侧的所述x轴模块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底板的两根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分别与位于右侧的所述x轴模块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y轴模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x轴模块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压棒检测设备还包括机壳,所述底板、所述xyz模组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上设有扫码枪、遮光帘。

12、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1)通过底板顶面的中部设有基准板,基准板顶面的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设有沿前后延伸的x方向定位挡板,基准板顶面的前侧边缘或者后侧边缘设有沿左右延伸的y方向定位挡板,x方向定位挡板、y方向定位挡板可对放置于基准板顶面的测试夹具进行定位;从而使得测试夹具可以通过夹角的两边分别靠向x方向定位挡板、y方向定位挡板的内侧面,以实现测试夹具快速定位及到位。(2)通过底板顶面的边缘设有若干支撑柱,若干支撑柱的顶部设有xyz模组,xyz模组上设有3d结构光相机,xyz模组可带动3d结构光相机前后上下左右运动,3d结构光相机可对测试夹具上的压棒进行拍照;从而在测试过程中,xyz模组将带动3d结构光相机前后上下左右运动,接着带动3d结构光相机对整个测试夹具区域的压棒进行多点拍照,从而实现检测压棒高度及平面度。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压棒检测设备,采用3d结构光相机拍照方式,可以对整个测试夹具区域的压棒快速自动拍照检测,设备检测只需2分钟,检测效率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压棒检测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面的中部设有基准板(2),所述基准板(2)顶面的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设有沿前后延伸的x方向定位挡板(3),所述基准板(2)顶面的前侧边缘或者后侧边缘设有沿左右延伸的y方向定位挡板(4),所述x方向定位挡板(3)、所述y方向定位挡板(4)可对放置于所述基准板(2)顶面的测试夹具(5)进行定位;所述底板(1)顶面的边缘设有若干支撑柱(6),所述若干支撑柱(6)的顶部设有xyz模组(7),所述xyz模组(7)上设有3d结构光相机(8),所述xyz模组(7)可带动所述3d结构光相机(8)前后上下左右运动,所述3d结构光相机(8)可对测试夹具(5)上的压棒(9)进行拍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棒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方向定位挡板(3)、所述y方向定位挡板(4)上分别设有第一到位传感器(10)、第二到位传感器(11),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0)、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11)可检测放置于所述基准板(2)顶面的测试夹具(5)是否放到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棒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0)、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11)为行程开关,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0)的检测触头会凸出于所述x方向定位挡板(3)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11)的检测触头会凸出于所述y方向定位挡板(4)的内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棒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方向定位挡板(3)上设有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第一凹槽(301),所述y方向定位挡板(4)上设有沿左右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第二凹槽(401),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0)可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301),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11)可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401)。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的压棒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板(2)的表面处理镀特氟龙,以使所述基准板(2)的表面光滑。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的压棒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底板(101)、封板(102)、第二底板(103),所述第一底板(101)、封板(102)、第二底板(103)分别单独成型,所述基准板(2)设置于所述封板(102)的上方,所述若干支撑柱(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101)、所述第二底板(103)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棒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02)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块(104),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块(104)分别与所述基准板(2)底面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基准板(2)的平面度要控制在0.2mm以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棒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yz模组(7)包括沿前后延伸的x轴模块(701)、沿左右延伸的y轴模块(702)、沿上下延伸的z轴模块(703),所述x轴模块(701)固定于所述若干支撑柱(6)的顶部,所述y轴模块(702)滑动连接于所述x轴模块(701)上,所述z轴模块(703)滑动连接于所述y轴模块(702)上,所述3d结构光相机(8)滑动连接于所述z轴模块(7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棒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01)的顶面设有沿前后分布的两根所述支撑柱(6),所述第二底板(103)的顶面设有沿前后分布的两根所述支撑柱(6),所述x轴模块(701)的数量包括两根,所述第一底板(101)的两根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分别与位于左侧的所述x轴模块(701)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底板(103)的两根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分别与位于右侧的所述x轴模块(701)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y轴模块(70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x轴模块(701)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4、7到9任一项所述的压棒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棒检测设备还包括机壳(12),所述底板(1)、所述xyz模组(7)设置于所述机壳(12)内,所述机壳(12)上设有扫码枪(13)、遮光帘(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棒检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的中部设有基准板,所述基准板顶面的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设有沿前后延伸的X方向定位挡板,所述基准板顶面的前侧边缘或者后侧边缘设有沿左右延伸的Y方向定位挡板,所述X方向定位挡板、所述Y方向定位挡板可对放置于所述基准板顶面的测试夹具进行定位;所述底板顶面的边缘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若干支撑柱的顶部设有XYZ模组,所述XYZ模组上设有3D结构光相机,所述XYZ模组可带动所述3D结构光相机前后上下左右运动,所述3D结构光相机可对测试夹具上的压棒进行拍照。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采用3D结构光相机拍照方式,对整个测试夹具区域的压棒快速自动拍照检测,检测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徐銮昌,罗佰威,郭振伟,李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威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