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5363发布日期:2023-11-06 20:4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零件测试,特别涉及一种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1、对零部件测量残余扭力时,一般使用扭力扳手测量,所测结果即为所得残余扭力,但一般零部件并非都有固定的螺纹,而是容易相对滑动的螺母,这样导致在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时,工具容易与零件脱离,不方便进行测试,在拧松时螺母或螺栓会相对样品转动,难以对准辅助测量所画十字,导致测量数据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零部件扭力测不准的不足,提供一种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能够对零件进行快速测试,测试操作更加便捷,测量残余扭力更加准确,避免了测量过程螺纹连接件相对样品滑动导致数据无效。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包括工装块和可拆卸件,工装设有贯通其两侧的通槽,可拆卸件置入通槽内,且通槽的形状大小与可拆卸件相匹配,可拆卸件置入通槽后留下的外露面凹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形状大小与螺纹连接件的非螺纹端相匹配;零部件带的螺栓或其他连接件能够快速匹配卡入定位孔内,这样能够对零件进行快速测试,测试操作省去了适配安装所花费的时间,更加便捷,由于连接件始终卡紧在定位孔内,难以发生偏转,测量残余扭力更加准确,避免了测量过程螺纹连接件相对样品滑动导致数据无效;同时,对不同连接件的零部件进行测试时,可通过更换可拆卸件的方式,选用相匹配的定位孔进行测试。

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定位孔为规则形状孔,规则形状孔包括内六角孔、内五角孔、内四角孔、内三角孔或内梅花孔;通过定位孔的形状设置,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适配型号,满足不同零部件的测试需要。

5、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规则形状孔还包括圆孔,定位孔为为圆孔时,圆孔内还设有规则形状凸台,规则形状凸台的顶面与可拆卸件的外露面相平齐,规则形状凸台包括六角凸台、五角凸台、四角凸台、三角凸台或梅花凸台;通过规则形状凸台的设置,拓展了工装的适配范围,对于带内多边形孔、内梅花孔等连接件的零部件也能够适配。

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定位孔用于连接的螺纹连接件包括有螺母、螺杆、螺钉或螺丝;对于不同的螺纹连接件,只要是带规则形状端部,或端部带内规则形状孔,都能够进行适配,对于所测零部件的匹配性高。

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工装块设有若干个通槽和相对应的可拆卸件,不同可拆卸件对应的定位孔尺寸不同;通过若干通槽和可拆卸件,工作能够实现多个不同零件的定位,以便于进行扭力测试。

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可拆卸件还设有限位边部,限位边部位于与通槽接触的可拆卸件侧面上;通过限位边部,可拆卸件能够与工装块结合紧密,避免了可拆卸件在工装块的通槽内发生微小的偏转,提高了扭力测试的可靠性。

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限位边部的布置方向与可拆卸件置入通槽的方向一致,限位边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可拆卸件两侧相对的外露面;通过限位边部的布置,可拆卸件能够方便卡入工装块内,这样在通槽内形成多个相互作用的部位,避免可拆卸件与工装块发生微小偏转,提高了扭力测试的可靠性。

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限位边部呈外侧宽、内侧窄的形状,限位边部的内侧用于与可拆卸件侧面连接;通过限位边部的上述形状设置,可拆卸件与工装块之间更不易产生微小偏转,结构之间相互锁定,进一步提高了工装的稳固可靠性。

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限位边部的数量设为至少2个,不同限位边部分布在可拆卸件的不同侧面;通过限位边部的数量设置,提高了可拆卸件与工装块之间配合的精密性。

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与定位孔相对的工装块表面,和/或可拆卸件的另一外露面,设有防滑纹;防滑纹的设置,能够防止在测试过程中工装滑动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通过可拆卸件置入工装块内连接和可拆卸件的定位孔设置,零部件带的螺栓或其他连接件能够快速匹配卡入定位孔内,这样能够对零件进行快速测试,测试操作省去了适配安装所花费的时间,更加便捷,由于连接件始终卡紧在定位孔内,难以发生偏转,测量残余扭力更加准确,避免了测量过程螺纹连接件相对样品滑动导致数据无效。



技术特征:

1.一种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块和可拆卸件,所述工装设有贯通其两侧的通槽,所述可拆卸件置入所述通槽内,且所述通槽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可拆卸件相匹配,所述可拆卸件置入所述通槽后留下的外露面凹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形状大小与螺纹连接件的非螺纹端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规则形状孔,规则形状孔包括内六角孔、内五角孔、内四角孔、内三角孔或内梅花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形状孔还包括圆孔,所述定位孔为为圆孔时,所述圆孔内还设有规则形状凸台,所述规则形状凸台的顶面与所述可拆卸件的外露面相平齐,所述规则形状凸台包括六角凸台、五角凸台、四角凸台、三角凸台或梅花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用于连接的螺纹连接件包括有螺母、螺杆、螺钉或螺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块设有若干个所述通槽和相对应的所述可拆卸件,不同所述可拆卸件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尺寸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件还设有限位边部,所述限位边部位于与所述通槽接触的所述可拆卸件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边部的布置方向与所述可拆卸件置入所述通槽的方向一致,所述限位边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可拆卸件两侧相对的外露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边部呈外侧宽、内侧窄的形状,所述限位边部的内侧用于与所述可拆卸件侧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边部的数量设为至少2个,不同所述限位边部分布在所述可拆卸件的不同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定位孔相对的所述工装块表面,和/或所述可拆卸件的另一外露面,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零部件残余扭力测试工装,应用于零件测试技术领域,该工装包括工装块和可拆卸件,工装设有贯通其两侧的通槽,通槽的形状大小与可拆卸件相匹配,可拆卸件置入通槽后留下的外露面凹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形状大小与螺纹连接件的非螺纹端相匹配,通过定位孔能够对零部件的连接件进行固定,定位后,再采用测试工具对零部件进行扭力测试,对不同连接件的零部件进行测试时,可通过更换可拆卸件的方式,选用相匹配的定位孔进行测试;该工装能够对零件进行快速测试,测试操作更加便捷,测量残余扭力更加准确,避免了测量过程螺纹连接件相对样品滑动导致数据无效。

技术研发人员:萧桂乐,徐尚伟,张国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