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6023发布日期:2023-12-30 07:5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基于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通信和传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24g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和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现代社会中,探测人体存在技术主要有三种,摄像头人体识别,红外感应技术(pir),pcr雷达感应技术,多普勒微波感应技术。

2、人体存在检测主要是单独雷达技术,单红外技术,均存在一些使用的局限性。摄像头人体识别准确度高,反应迅速,但存在人体面部隐私问题,而且需要额外配套的数据存储设施。红外检测人体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人体热释源的移动,但缺点是无法检测静止状态的人体,且受到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且穿透性差。多普勒微波感应技术的常见频段为5.8g、10ghz、24ghz,其原理是采用多普勒原理,有移动物体进入感应范围,则会改变雷达信号波形,从而触发雷达感应器动作,只对运动的人进行感应,可以穿透塑料隐藏式安装,比较美观;缺点:对感应静坐、睡眠状态中的人响应较差。pcr雷达技术工作频段61ghz,原理是高精度的微动检测,进而可以检测人的呼吸信号可以穿透塑料外壳、对运动的人体可以检测,对于静止或者熟睡的人也能检测,这个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一代人体感应检测技术,但技术难度较高,技术采用普及率不高。

3、现如今也有运用红外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两者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判断,能够有效的解决一些非人体移动造成误判的干扰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判断范围小的问题,适用于大场景时需要复杂的配置和部署,当大场景联动服务部署宕机时,会存在使用困难的问题。

4、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可级联的人体存在感应器,以实现人体存在感应设备的级联,进而扩大设备的检测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以扩大设备的检测范围,并降低设备安装难度。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24g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包括:主控单元、电源模块、载波模块、红外传感器、红外信号处理模块、24g雷达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

3、所述电源模块将外接市电转化为直流电压后进行供电;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经所述红外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24g雷达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通信端与所述载波模块连接,所述载波模块用于通过电力线与其它人体存在感应器进行载波通信。

4、所述红外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处理芯片biss0001,电阻r9、r10、r14、r15、r38,电容c9、c11、c12、c13;所述信号处理芯片biss0001的引脚1in+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引脚连接,引脚1in-通过串联的电阻r9和电容c12接地,引脚1out通过串联连接的电容c13和电阻r10与引脚2in-连接,引脚2out通过电阻r38与主控单元的芯片引脚连接,引脚rr2通过串联的电阻r14与引脚rc2连接,引脚rc2通过电容c9接地,引脚rr1通过电阻r15与引脚rc1连接,引脚rc1还通过电容c11接地。

5、所述红外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电阻r8、r12、r11、r13、r7,电容c24、c10、c14,所述信号处理芯片biss0001的引脚1in+还通过并联连接的电阻r8和电容c24接地,引脚1out还通过并联连接的电阻r12和电容c10与引脚1in-连接,引脚2in-和通过并联连接的电阻r11和电容c14与引脚2out连接,引脚vc通过电阻r7与电源连接,引脚ib通过电阻r13接地。

6、24g雷达传感器的引脚urx和引脚utx分别通过电阻r4和电阻r16与所述主控模块的芯片引脚uart3_tx和引脚uart3_tx连接。

7、载波模块为es1667载波芯片,其引脚plcrxd和plctxd分别通过电阻r1、r2和r3与主控模块中的主芯片引脚txd和rxd连接,引脚tx+、tx-rx+和rx-通过变压器t3与电力线n和电力线l连接。

8、主控单元的主芯片为essh0181fjlk芯片,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型号为re46be-p,24g雷达传感器的型号为rkb1125fp模块。

9、所述的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24g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的按键及指示灯电路。

10、电源模块包括ac220v-dc12v单元、dc12v-dc5v单元、和dc5v-dc3.3v单元,其中ac220v-dc12v单元将电力线上的ac220v交流电转换为12v直流电,dc12v-dc5v单元将12v直流电转化为5v直流电,dc5v-dc3.3v单元将5v直流电转化为3.3v直流电,为整个系统提供不同层级的供电。

11、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24g雷达的人体存在感应系统,包括1所述的人体存在感应器,多个人体存在感应器通过hplc通信连接,其中一个人体存在感应器作为主机,其它人体存在感应器作为从机。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24g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和系统,通过主控模块采集24g雷达和红外传感器采集雷达信号和红外信号,并利用改进的红外信号处理模块实现红外信号的精确采集,采集信号经主控模块收集后可以通过载波模块从电力线进行发送,实现多个人体存在感应器的级联,各个人体存在传感器互相之间通过设置主从,主从之间建立通信,从设备将自身的人体存在状态信息上报给主设备,扩大主设备的检测范围。此外,由于个人体存在感应器设置了载波模块,因此其支持网关离线联动,从设备自身也能单独能联动其他类型的设备控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电源模块、载波模块、红外传感器、红外信号处理模块、24g雷达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处理芯片biss0001,电阻r9、r10、r14、r15、r38,电容c9、c11、c12、c13;所述信号处理芯片biss0001的引脚1in+与红外传感器的输出引脚连接,引脚1in-通过串联的电阻r9和电容c12接地,引脚1out通过串联连接的电容c13和电阻r10与引脚2in-连接,引脚2out通过电阻r38与主控单元的芯片引脚连接,引脚rr2通过串联的电阻r14与引脚rc2连接,引脚rc2通过电容c9接地,引脚rr1通过电阻r15与引脚rc1连接,引脚rc1还通过电容c11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电阻r8、r12、r11、r13、r7,电容c24、c10、c14,所述信号处理芯片biss0001的引脚1in+还通过并联连接的电阻r8和电容c24接地,引脚1out还通过并联连接的电阻r12和电容c10与引脚1in-连接,引脚2in-和通过并联连接的电阻r11和电容c14与引脚2oout连接,引脚vc通过电阻r7与电源连接,引脚ib通过电阻r13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24g雷达传感器的引脚urx和引脚utx分别通过电阻r4和电阻r16与所述主控单元的芯片引脚uart3_tx和引脚uart3_tx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载波模块为es1667载波芯片,其引脚plcrxd和plctxd分别通过电阻r1、r2和r3与主控单元中的主芯片引脚txd和rxd连接,引脚tx+、tx-rx+和rx-通过变压器t3与电力线n和电力线l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主控单元的主芯片为es8h0181fjlk芯片,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型号为re46be-p,24g雷达传感器的型号为rkb1125fp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的按键及指示灯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包括ac220v-dc12v单元、dc12v-dc5v单元、和dc5v-dc3.3v单元,其中ac220v-dc12v单元将电力线上的ac220v交流电转换为12v直流电,dc12v-dc5v单元将12v直流电转化为5v直流电,dc5v-dc3.3v单元将5v直流电转化为3.3v直流电,为整个系统提供不同层级的供电。

9.一种基于hplc通信和雷达的人体存在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存在感应器,多个人体存在感应器通过hplc通信连接,其中一个人体存在感应器作为主机,其它人体存在感应器作为从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力通信和传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HPLC通信的可级联人体存在感应器,包括:主控单元、电源模块、载波模块、红外传感器、红外信号处理模块、24G雷达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所述电源模块将外接市电转化为直流电压后进行供电;所述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经所述红外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24G雷达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通信端与所述载波模块连接,所述载波模块用于通过电力线与其它人体存在感应器进行载波通信。本技术可以实现人体感应信号的联动,扩大设备的检测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崔健,闫建国,单田芳,谭润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