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4258发布日期:2023-11-22 14:5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水生态、水环境测领域中,浮标是一种常用的观测仪器。浮标体上的各种测量设施的安装、测量和数据传输、以及浮标体的各种投放和回收方式都已经是众所周知。浮标式监测站所具备的数据实时性,已经较为普遍地应用于气象、水文、水环境等各个领域。但对于河道河床、水质、水量变化的研究测量,水下地貌地形的冲积演变以变形监测,传统的测量方式,还是局限在某个时刻测量河道地形,难以对河道地形、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的实时性不好。

2、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3、目前水下地形及水质水量监测采用的是传统的测量方式,仅能某个时刻测量河道地形,难以对河道地形、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位置监测误差可在厘米级;采用集成式设计,实时测量监测点位置、深度、河床冲击变化、水位、水质、水量等数据;数据实时通过无线传输至云平台或者服务器,供操作人员进行实时比较分析使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包括浮标体、系泊系统、智能测控终端、太阳能供电系统和测量传感器,所述系泊系统包括锚链、锚锭和水下立桩,所述锚锭设置有两个,所述浮标体的下表面边沿通过等间隔分布的锚链与两个锚锭和水下立桩分别连接并固定在水底淤泥上,所述智能测控终端上设置有通讯传输模块,所述智能测控终端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均对应设置于浮标体上表面,所述测量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固定在浮标体的下表面和水下立桩上。

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测控终端外部设置有防水密封箱。

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和设备箱。

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浮标体上方,所述蓄电池、控制器和设备箱设置于防水密封箱内。

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顶部还设置有警示灯。

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传感器包括测深仪、倾斜仪、静压式水位计、水质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

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测深仪和水质传感器设置于浮标体下表面,所述静压式水位计和倾斜仪上下对应设置于水下立桩上,所述流量传感器通过固定架设置于水下立桩另一侧。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位置监测误差可在厘米级;采用集成式设计,实时测量监测点位置、深度、河床冲击变化、水位、水质、水量等数据;数据实时通过无线传输至云平台或者服务器,供操作人员进行实时比较分析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标体、系泊系统、智能测控终端、太阳能供电系统和测量传感器,所述系泊系统包括锚链、锚锭和水下立桩,所述锚锭设置有两个,所述浮标体的下表面边沿通过等间隔分布的锚链与两个锚锭和水下立桩分别连接并固定在水底淤泥上,所述智能测控终端上设置有通讯传输模块,所述智能测控终端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均对应设置于浮标体上表面,所述测量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固定在浮标体的下表面和水下立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测控终端外部设置有防水密封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和设备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浮标体上方,所述蓄电池、控制器和设备箱设置于防水密封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顶部还设置有警示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传感器包括测深仪、倾斜仪、静压式水位计、水质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深仪和水质传感器设置于浮标体下表面,所述静压式水位计和倾斜仪上下对应设置于水下立桩上,所述流量传感器通过固定架设置于水下立桩另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标式多功能动态监测设备,包括浮标体、系泊系统、智能测控终端、太阳能供电系统和测量传感器,所述系泊系统包括锚链、锚锭和水下立桩,所述锚锭设置有两个,所述浮标体的下表面边沿通过等间隔分布的锚链与两个锚锭和水下立桩分别连接并固定在水底淤泥上,所述智能测控终端上设置有通讯传输模块,所述智能测控终端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均对应设置于浮标体上表面,所述测量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固定在浮标体的下表面和水下立桩上。本技术位置监测误差可在厘米级;采用集成式设计,实时测量监测点位置、深度、河床冲击变化、水位、水质、水量等数据;数据实时通过无线传输至云平台或者服务器,供操作人员实时比较分析。

技术研发人员:康艳萍,王茂枚,杨海龙,崔德标,王秋华,孟祥春,屠小甫,朱立,吴斯鹏,李磊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淼孚自动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