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2449发布日期:2023-12-07 03:2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相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相机设备,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相机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片材加工产能的提升的同时,行业对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其中,片材加工可以是纺织物、瓷砖、防水卷材等加工。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用户对快速准确的发现质量污点的需求越来越强。然而,传统的片材加工生产线主要是通过人工质检的方式判断片材瑕疵。

2、传统的人工质检的方式过于依赖用户个人经验,经常会出现误差、漏检的情况,导致大规模的片材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无法得到有效地保证,从而也无法保证日益提高的片材生产质量标准。此外,人工质检该环节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因此也会较大地影响片材生产效率。

3、部分生产线通过设置阵列式的相机,对片材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从而得知片材生产质量。然而,采用阵列式的相机,对相机的数量以及性能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对于大宽幅的片材,设备数据更多,导致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机装置,采用基座在直线模组上移动实现摄像机移动拍摄,减少摄像机的数量,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相机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面设置有至少一台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的工作端朝下,所述基座能安装在直线模组上并在直线模组上往复移动,所述基座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图像处理模块,所述摄像机通过线缆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连接。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将所述安装腔封堵,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外接接头,所述外接接头与图像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两侧设置有调整架,所述调整架包括两根调节部,各所述调节部上设置有调整弧形槽,所述基座通过紧固件穿过调整弧形槽实现调节部和基座的位置调整。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架上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通过螺栓与调节部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直线模组连接的连接孔。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端折弯后形成与直线模组平行的遮挡部。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下方设置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中部设置有供摄像机视线通过的通孔,所述补光灯内设置有多个灯珠体,多个灯珠体沿着两个同心圆间隔设置。

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灯珠体包括灯珠和透镜,所述灯珠的光线透过所述透镜呈不同的折射角度,多个所述灯珠的补光区域呈矩形状分布。

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摄像机平行设置在基座的下端,两个摄像机的视线穿过所述通孔。

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光灯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杆与基座连接,至少两根连接杆设置在摄像机旁。

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摄像机的上部设置有能旋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

12、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13、本实用新型采用基座在直线模组上移动实现摄像机移动拍摄,通过移动式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替代原有的阵列式摄像机分布方式,减少摄像机的数量,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摄像机采集的图片数据送至基座内的图像处理模块进行预处理,图像处理模块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送至后台,以对采集的图片进行分析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成本低,适用于大宽幅的片材质量检测中。



技术特征:

1.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面设置有至少一台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的工作端朝下,所述基座能安装在直线模组上并在直线模组上往复移动,所述基座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图像处理模块,所述摄像机通过线缆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将所述安装腔封堵,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外接接头,所述外接接头与图像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两侧设置有调整架,所述调整架包括两根调节部,各所述调节部上设置有调整弧形槽,所述基座通过紧固件穿过调整弧形槽实现调节部和基座的位置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架上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通过螺栓与调节部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直线模组连接的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端折弯后形成与直线模组平行的遮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下方设置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中部设置有供摄像机视线通过的通孔,所述补光灯内设置有多个灯珠体,多个灯珠体沿着两个同心圆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体包括灯珠和透镜,所述灯珠的光线透过所述透镜呈不同的折射角度,多个所述灯珠的补光区域呈矩形状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摄像机平行设置在基座的下端,两个摄像机的视线穿过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杆与基座连接,至少两根连接杆设置在摄像机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摄像机的上部设置有能旋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相机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面设置有至少一台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的工作端朝下,所述基座能安装在直线模组上并在直线模组上往复移动,所述基座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图像处理模块,所述摄像机通过线缆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连接。本技术采用基座在直线模组上移动实现摄像机移动拍摄,通过移动式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替代原有的阵列式摄像机分布方式,减少摄像机的数量,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摄像机采集的图片数据送至基座内的图像处理模块进行预处理,图像处理模块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送至后台,以对采集的图片进行分析处理。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成本低,适用于大宽幅的片材质量检测中。

技术研发人员:黄灼,黄锡雄,刘琰,曾寒阳,余振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机智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