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7413发布日期:2023-11-17 17:0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制瓶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在管制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成型后的管制瓶进行检测,以剔除具有污物、气泡或裂痕等质量瑕疵和规格尺寸不符合要求的管制瓶,从而保留质量和规格尺寸均符合要求的合格管制瓶,并将合格的管制瓶输送至后序工序。

2、其中,现有的管制瓶检测设备在对管制瓶的瓶底厚度进行检测时,先将玻璃瓶套在测量仪的底厚测量杆上,使玻璃瓶的瓶底内壁与底厚测量杆相接触,接着再用测量仪的探头接触该玻璃瓶的瓶底外壁,测量仪会根据瓶底外壁的数值与瓶底内壁的数值计算出瓶底厚度;但是,上述现有的管制瓶检测设备除了不能检测瓶底的凹凸信息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3、一、检测效率低;在测量过程需要先将玻璃瓶套在底厚测量杆,接着再用探头接触瓶底外壁,待检测完之后再将玻璃瓶从底厚测量杆上拿下,且在测量前需要调试使底厚测量杆和探头位于同一条轴线上以保证后续测量的准确性。

4、二、检测准确性差;由于底厚测量杆的位置受瓶口大小的限制,所以在检测瓶口小、瓶底大的管制瓶时,底厚测量杆与探头配合只能测量到瓶底的与瓶口对应区域内的点位,进而导致测量范围较小而增大了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以解决目前的管制瓶检测设备因采用底厚测量杆和探头配合的检测结构而导致检测步骤复杂、检测范围受限,进而造成的瓶底厚度检测效率低、检测准确性较差及不能完成瓶底凹凸信息检测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一种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包括支撑座和检测传感器;所述支撑座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用于支撑管制瓶自转的检测工位;所述检测传感器朝向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瓶底设置,用于根据管制瓶瓶底的各位置内表面和外表面与所述检测传感器的距离检测管制瓶瓶底的表面凹凸信息和/或管制瓶瓶底的厚度信息。

4、可选地,所述瓶底检测设备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基座和挡部,所述挡部设置于所述基座,并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所述挡部用于与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接触配合;所述支撑座或所述辅助机构设置有升降模组,所述升降模组用于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与所述挡部的接触和分离。

5、可选地,所述挡部为弹性结构件;所述支撑座设置有所述升降模组,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与所述挡部接触后,所述升降模组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顶动所述挡部,在所述挡部的适应性弹性形变作用下使所述检测工位自转的管制瓶保持与所述挡部的接触,并经过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位置。

6、可选地,所述支撑座和所述辅助机构中,一者设置有所述升降模组,另一者设置有移动结构;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与所述挡部接触后,所述升降模组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顶动所述挡部或所述支撑座,在所述移动结构的适应性作用下使所述检测工位自转的管制瓶保持与所述挡部的接触,并经过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位置。

7、可选地,所述挡部为传动带,所述基座设置有主动轮和至少一个从动轮,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传动带用于与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接触配合,并带动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自转。

8、可选地,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移动结构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支撑座设置有所述升降模组,在所述升降模组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上升顶动所述传动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移动结构的适应性作用使所述传动带产生相应的变形,用于所述检测工位自转的管制瓶保持与所述传动带的接触,并经过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位置。

9、可选地,所述移动结构为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基座设置有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弹性伸缩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活动座,所述从动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活动座上;在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顶动所述传动带的过程中,所述传动带经所述从动轮和所述活动座作用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使所述弹性伸缩结构产生适应性的弹性形变作用。

10、可选地,所述基座为板状结构件;所述基座还设置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活动座位于所述基座的同一面,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位于所述基座的另一面;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基座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基座沿所述弹性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设置有适配的条形导向孔,所述从动轮的转轴穿过所述条形导向孔与所述活动座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挡部为压轮,所述压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压轮用于与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接触配合;所述压轮通过所述移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或所述基座设置有所述移动结构;所述支撑座设置有所述升降模组,在所述升降模组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上升顶动所述压轮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移动结构的适应性作用使所述压轮向上移动,用于所述检测工位自转的管制瓶保持与所述压轮的接触,并经过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位置。

12、可选地,所述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还包括管制瓶转移机构;所述管制瓶转移机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且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有一一对应的瓶托,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升降模组,所述支撑座的初始状态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位置下方,所述升降模组用于控制所述支撑座的升降移动;或者,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移动结构,所述支撑座的初始状态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位置上方,所述移动结构用于所述支撑座在外力作用下的升降移动。

1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通过检测传感器可以对检测工位自转的管制瓶瓶底的多个位置进行检测,并根据各个位置的内表面与检测传感器的距离,及各个位置的外表面与检测传感器的距离实现管制瓶的瓶底内表面凹凸信息、瓶底外表面凹凸信息和/或管制瓶瓶底的厚度信息的检测;因此,相较于现有管制瓶检测设备所采用的通过底厚测量杆和探头配合的检测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既可以实现对管制瓶瓶底表面凹凸信息和/或厚度信息的检测,又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检测传感器;所述支撑座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用于支撑管制瓶自转的检测工位;所述检测传感器朝向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瓶底设置,用于根据管制瓶瓶底的各位置内表面和外表面与所述检测传感器的距离检测管制瓶瓶底的表面凹凸信息和/或管制瓶瓶底的厚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底检测设备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基座和挡部,所述挡部设置于所述基座,并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所述挡部用于与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接触配合;所述支撑座或所述辅助机构设置有升降模组,所述升降模组用于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与所述挡部的接触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部为弹性结构件;所述支撑座设置有所述升降模组,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与所述挡部接触后,所述升降模组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顶动所述挡部,在所述挡部的适应性弹性形变作用下使所述检测工位自转的管制瓶保持与所述挡部的接触,并经过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和所述辅助机构中,一者设置有所述升降模组,另一者设置有移动结构;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与所述挡部接触后,所述升降模组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顶动所述挡部或所述支撑座,在所述移动结构的适应性作用下使所述检测工位自转的管制瓶保持与所述挡部的接触,并经过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部为传动带,所述基座设置有主动轮和至少一个从动轮,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传动带用于与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接触配合,并带动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自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移动结构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支撑座设置有所述升降模组,在所述升降模组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上升顶动所述传动带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移动结构的适应性作用使所述传动带产生相应的变形,用于所述检测工位自转的管制瓶保持与所述传动带的接触,并经过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为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基座设置有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弹性伸缩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活动座,所述从动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活动座上;在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顶动所述传动带的过程中,所述传动带经所述从动轮和所述活动座作用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使所述弹性伸缩结构产生适应性的弹性形变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板状结构件;所述基座还设置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活动座位于所述基座的同一面,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位于所述基座的另一面;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基座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基座沿所述弹性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设置有适配的条形导向孔,所述从动轮的转轴穿过所述条形导向孔与所述活动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部为压轮,所述压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压轮用于与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接触配合;所述压轮通过所述移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或所述基座设置有所述移动结构;所述支撑座设置有所述升降模组,在所述升降模组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上升顶动所述压轮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移动结构的适应性作用使所述压轮向上移动,用于所述检测工位自转的管制瓶保持与所述压轮的接触,并经过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还包括管制瓶转移机构;所述管制瓶转移机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且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有一一对应的瓶托,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升降模组,所述支撑座的初始状态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位置下方,所述升降模组用于控制所述支撑座的升降移动;或者,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移动结构,所述支撑座的初始状态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位置上方,所述移动结构用于所述支撑座在外力作用下的升降移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制瓶瓶底检测设备,其包括支撑座和检测传感器;所述支撑座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用于支撑管制瓶自转的检测工位;所述检测传感器朝向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瓶底设置,用于根据管制瓶瓶底的各位置内表面和外表面与所述检测传感器的距离检测管制瓶瓶底的表面凹凸信息和/或管制瓶瓶底的厚度信息。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管制瓶检测设备因采用底厚测量杆和探头配合的检测结构而导致检测步骤复杂、检测范围受限,进而造成的瓶底厚度检测效率低、检测准确性较差及不能完成瓶底凹凸信息检测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冯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华聪智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