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4193发布日期:2024-02-02 20:4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滤膜称量,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1、滤膜称重系统是环境监测行业常用到的测量设备。用带静电的滤膜直接测定待测粉尘重量时,由于滤膜静电作用会对滤膜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常规滤膜称重的除静电处理采用高压正负电荷放电中和的去静电装置,现有除静电装置通常离子平衡后仍会有几十伏的电压残留。而国标上要求同张滤膜两次的称量结果偏差在40μg以下以内算称量值有效,可见现有技术中残留的静电对滤膜称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会带来读数不稳定、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差和分析结果发生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包括电子天平本体和罩在所述电子天平本体上表面的防风罩,所述电子天平本体的称盘上设置有静电屏蔽组件,所述静电屏蔽组件包括上屏蔽层、下屏蔽层、导电支架和样品架,所述下屏蔽层固定在所述电子天平本体的秤盘上,所述下屏蔽层和所述上屏蔽层由下至上相对平行设置,所述导电支架设置在所述上屏蔽层和所述下屏蔽层之间,用于支撑所述上屏蔽层,所述上屏蔽层与所述下屏蔽层之间形成静电屏蔽空腔,所述样品架设置在所述静电屏蔽空腔内,对所述静电屏蔽组件接地后,产生静电屏蔽效应,使得所述静电屏蔽空腔的腔内场强为零,达到去静电效果。

3、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层和所述下屏蔽层均为栅格网。

4、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架上设置有第一螺丝孔,在所述下屏蔽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孔对应的螺丝孔,所述样品架通过螺丝与所述下屏蔽层栓接。

5、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支架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设置固定在所述电子天平本体的称盘上,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上屏蔽层固连,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下屏蔽层固连。

6、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层和所述下屏蔽层沿中心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耳,每个所述支撑杆的端部通过所述上屏蔽层上的所述固定耳固连,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通过所述下屏蔽层上的所述固定耳固连。

7、进一步的,所述下屏蔽层上设置有三个第二螺丝孔,三个所述第二螺丝孔布置位置呈等腰三角形,在所述电子天平本体的称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丝孔对应的螺丝孔,所述下屏蔽层通过螺丝与所述电子天平本体的称盘栓接。

8、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架包括齿形部和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齿形部固定连接,所述手柄通栓接在所述下屏蔽层上。

9、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和驱动机构,所述电子天平本体和所述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防风罩滑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滑轨、丝杆、滑块、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滑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防风罩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丝杆外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所述滑块,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静电屏蔽组件,包括上屏蔽层、下屏蔽层、导电支架和样品架,下屏蔽层和上屏蔽层由下至上相对平行设置,导电支架设置在上屏蔽层和下屏蔽层之间,用于支撑上屏蔽层,上屏蔽层与下屏蔽层之间形成静电屏蔽空腔,样品架设置在静电屏蔽空腔内。通过在滤膜称重的称量区设置静电屏蔽组件,其中上屏蔽层、下屏蔽层和导电支架构建成一个空腔导体,利用带电导体上的过剩电荷只存在于其表面上,并且不会对封闭在其内部的任何物体产生影响,将滤膜放在静电屏蔽空腔中,对静电屏蔽组件接地后,产生静电屏蔽效应,使得静电屏蔽空腔的腔内场强为零,达到去静电效果,减少滤膜和天平防风罩的静电吸引,减小称量误差,提高称量精度和准确度;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使用方便,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包括电子天平本体(2)和罩在所述电子天平本体上表面的防风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天平本体(2)的称盘上设置有静电屏蔽组件(1),所述静电屏蔽组件(1)包括上屏蔽层(11)、下屏蔽层(12)、导电支架(13)和样品架(14),所述下屏蔽层(12)固定在所述电子天平本体(2)的秤盘上,所述下屏蔽层(12)和所述上屏蔽层(11)由下至上相对平行设置,所述导电支架(13)设置在所述上屏蔽层(11)和所述下屏蔽层(12)之间,用于支撑所述上屏蔽层(11),所述上屏蔽层(11)与所述下屏蔽层(12)之间形成静电屏蔽空腔(4),所述样品架(14)设置在所述静电屏蔽空腔(4)内,对所述静电屏蔽组件(1)接地后,产生静电屏蔽效应,使得所述静电屏蔽空腔(4)的腔内场强为零,达到去静电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屏蔽层(11)和所述下屏蔽层(12)均为栅格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架(14)上设置有第一螺丝孔(143),在所述下屏蔽层(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孔(143)对应的螺丝孔,所述样品架(14)通过螺丝与所述下屏蔽层(12)栓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架(13)包括两个支撑杆(131),两个所述支撑杆(131)相对设置固定在所述电子天平本体(2)的称盘上,两个所述支撑杆(131)的端部与所述上屏蔽层(11)固连,两个所述支撑杆(131)的底部与所述下屏蔽层(12)固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屏蔽层(11)和所述下屏蔽层(12)沿中心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耳(15),每个所述支撑杆(131)的端部通过所述上屏蔽层上的所述固定耳(15)固连,每个所述支撑杆(131)的底部通过所述下屏蔽层上的所述固定耳(15)固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屏蔽层(12)上设置有三个第二螺丝孔(121),三个所述第二螺丝孔(121)布置位置呈等腰三角形,在所述电子天平本体(2)的称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丝孔(121)对应的螺丝孔,所述下屏蔽层(12)通过螺丝与所述电子天平本体(2)的称盘栓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架(14)包括齿形部(141)和手柄(142),所述手柄(142)与所述齿形部(141)固定连接,所述手柄(142)栓接在所述下屏蔽层(12)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5)和驱动机构(6),所述电子天平本体(2)和所述驱动机构(6)均设置在所述底座(5)上,所述驱动机构(6)与所述防风罩(3)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滑轨(62)、丝杆(63)、滑块(64)、固定座(65),所述固定座(65)固定在所述底座(5)上,所述滑轨(6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座(65)上,所述滑轨(62)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驱动电机(61),所述防风罩(3)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64)上,所述丝杆(63)外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所述滑块(64),所述驱动电机(61)与所述丝杆(63)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丝杆(63)转动,带动所述滑块(64)沿所述滑轨(62)滑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的滤膜称重装置。其包括电子天平本体和防风罩,通过在电子天平本体的称盘上设置静电屏蔽组件,静电屏蔽组件包括上屏蔽层、下屏蔽层、导电支架和样品架,下屏蔽层和上屏蔽层由下至上相对平行设置,导电支架设置在上屏蔽层和下屏蔽层之间,用于支撑上屏蔽层,上屏蔽层与下屏蔽层之间形成静电屏蔽空腔,样品架设置在静电屏蔽空腔内。上屏蔽层、下屏蔽层和导电支架构建成一个空腔导体,对静电屏蔽组件接地后,产生静电屏蔽效应,使得静电屏蔽空腔的腔内场强为零,达到去静电效果,减少滤膜和天平防风罩的静电吸引,减小称量误差,提高称量精度和准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巍,丁峰,彭瑾,李林军,虎彩娇,谭健,刘源,彭豪,刘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