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7473发布日期:2024-03-28 18:30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夹具,具体为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


背景技术:

1、转向节生产完成后,需要对转向节的多组数据进行检查,保证成品的质量,其中包括对转向节各个孔位的检测,从而保证后续转向节安装时能够与车辆适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转向节检具的检测方式是,转向节装配在检具上,再将各个检测杆依次插入转向节孔内,传统的检测杆在插入转向节孔后,若顺利插入,则代表合格,若转向节孔偏移导致检测杆无法插入,则代表孔不合格,现有的检具只知道转向节孔不合格,并不清楚转向节孔具体向什么方向偏移,需要进一步检测,因此存在弊端,为了解决该问题,故提出一种新型的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用于解决传统的转向节检具的检测杆检测出转向节孔偏移不合格时不清楚转向节孔具体向什么方向偏移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包括位于检具台上转向节孔插接的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所述四分之一检测柱包括位于上方竖直设置的圆形部分以及位于下方竖直设置的锥形部分,且锥形部分上端半径大于下端半径,四根所述四分之一检测柱外活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沿周向等距分布有竖直且对应四分之一检测柱顶端定位块的定位槽,所述套筒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竖直活动连接有下端支撑在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连接位置的压杆。

4、优选的,所述锥形部分下端半径为锥形部分上端半径的0.9~0.95倍。

5、优选的,所述压杆的下端与四分之一检测柱顶端的形状相适配,且压杆下端固定套设有压环。

6、优选的,所述压杆的顶端设置有软垫。

7、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宽度与定位槽的宽度相同。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组成的检测结构,四分之一检测柱插入转向节孔内时,若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完全插入,且对应的四个定位块高度相同,则表明转向节孔四周内壁与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之间的间隙相同,为合格孔,若转向节孔发生偏移,则向外偏移的一侧与对应的四分之一检测柱之间的间隙较大,偏移相反一侧的孔侧壁则阻挡到对应的四分之一检测柱,按压对应定位块连接的四分之一检测柱则不能够顺利下压,以此规律便可确定转向节孔位置是否合格和偏移,实现对转向节孔具体误差位置进行反映,大大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解决了传统的转向节检具的检测杆检测出转向节孔偏移不合格时不清楚转向节孔具体向什么方向偏移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检具台(1)上转向节(2)孔插接的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3),所述四分之一检测柱(3)包括位于上方竖直设置的圆形部分(301)以及位于下方竖直设置的锥形部分(302),且锥形部分(302)上端半径大于下端半径,四根所述四分之一检测柱(3)外活动套设有套筒(4),所述套筒(4)上沿周向等距分布有竖直且对应四分之一检测柱(3)顶端定位块(303)的定位槽(401),所述套筒(4)的顶端设置有顶板(5),所述顶板(5)上竖直活动连接有下端支撑在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3)连接位置的压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分(302)下端半径为锥形部分(302)上端半径的0.9~0.9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6)的下端与四分之一检测柱(3)顶端的形状相适配,且压杆(6)下端固定套设有压环(6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6)的顶端设置有软垫(6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303)的宽度与定位槽(401)的宽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节检具误差检测反馈装置,包括位于检具台上转向节孔插接的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四分之一检测柱包括位于上方竖直设置的圆形部分以及位于下方竖直设置的锥形部分,且锥形部分上端半径大于下端半径。本技术四分之一检测柱插入转向节孔内时,若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完全插入,且对应的四个定位块高度相同,则表明转向节孔四周内壁与四根四分之一检测柱之间的间隙相同,为合格孔,若转向节孔发生偏移,则向外偏移的一侧与对应的四分之一检测柱之间的间隙较大,偏移相反一侧的孔侧壁则阻挡到对应的四分之一检测柱,按压对应定位块连接的四分之一检测柱则不能够顺利下压,以此规律便可确定转向节孔位置是否合格和偏移。

技术研发人员:昌亮,张哲,陆剑,李雨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和机械工业(湖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