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6608发布日期:2024-01-16 11:2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


背景技术:

1、惯性测量单元是利用转子的旋转来保持一个稳定的参考方向的装置,其可以用于运动追踪等领域。例如,在跑步、骑车等活动中,将惯性测量单元佩戴在用户用户身上,用于监测和记录身体运动和姿势。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魔术贴将惯性测量单元佩戴在用户的身上。由于魔术贴本身的粘合力不够,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魔术贴的粘性下降,惯性测量单元的佩戴稳定性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魔术贴本身的粘合力不够,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魔术贴的粘性下降,惯性测量单元的佩戴稳定性比较低的技术问题。使得惯性测量单元佩戴在用户身上时,佩戴稳定性得到提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3、一种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包括:

4、惯性测量单元,其具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槽;

5、第一夹板,其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用于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的卡块,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一连接板;

6、第二夹板,其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

7、复位弹簧,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

8、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一端抵紧;向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二端同时施加外力,在第二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一端脱离接触。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块包括凸块和两个翼板,其中:

10、所述凸块凸出所述第一表面,两个所述翼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块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凸块相背的两侧,并且所述翼板位于所述凸块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

11、所述卡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扳,每个所述连扳均包括连接端部和自由端部,所述连接端部均连接于所述外壳上,所述自由端部均设置翻边结构,两个所述翻边结构均位于两个所述连扳之间;

12、当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翼板位于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翻边结构位于所述翼板与所述第一夹板之间。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块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凸块的第三侧,并且,所述挡板与两个所述翼板垂直。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块还包括两个卡凸,其中:

15、两个所述卡凸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块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16、所述卡槽还包括两个与所述卡凸对应的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分别位于两个翻边结构上,用于使两个所述卡凸分别卡入至两个所述凹槽内。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转轴,其中:

18、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第一转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转孔对应的第二转孔;

19、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孔与所述第二转孔内,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板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夹板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其中:

2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一夹板的宽度方向分布,并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一转孔的轴线共线;

2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二夹板的宽度方向分布,并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二转孔的轴线共线;

2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转动连接结构。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连接结构之间,其中:

25、所述复位弹簧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弹力部,并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三表面抵接。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弹簧由记忆合金一体制成,所述弹力部为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直线结构形成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夹齿,所述第一夹齿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28、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夹齿对应的第二夹齿,所述第二夹齿位于所述第三表面;

29、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二端设置防滑纹,所述防滑纹位于所述第一表面。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一端均设置为圆弧结构。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复位弹簧,常态下,第一夹板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板的第二端抵紧,当需要将惯性测量单元佩戴在用户身上时,通过手指向第一夹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二端同时施加外力,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转动连接结构发生相互转动,而后,第一夹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一端脱离接触,此时,可以将用户衣物的一角置于第一夹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一端之间,然后,手指逐渐松开第一夹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二端,最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夹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一端重新恢复抵紧状态。由于衣物的一角位于第一夹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一端之间,因此,当第一夹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一端重新抵紧之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会夹紧衣物的一角。相对于使用魔术贴,本实用新型通过复位弹簧施加力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紧衣物,使得惯性测量单元的佩戴稳定性更高,并且,经过多次重复使用,也不会出现夹紧力明显变小而导致稳定性明显降低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4)包括凸块(240)和两个翼板(241),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4)还包括挡板(242),所述挡板(242)位于所述凸块(240)的第三侧,并且,所述挡板(242)与两个所述翼板(241)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4)还包括两个卡凸(243),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2)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2),所述第二夹板(3)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31),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连接结构之间,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由记忆合金一体制成,所述弹力部为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直线结构形成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2)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夹齿(23),所述第一夹齿(23)位于所述第二表面(21);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板(3)的第一端均设置为圆弧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动捕节点装置,包括:陀惯性测量单元,其具有外壳,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槽;第一夹板,其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与卡槽对应的卡块,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二夹板,其具有第三表面,第三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复位弹簧,其设置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夹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板连接;常态下,复位弹簧能够使得第一夹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一端抵紧,当向第一夹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二端同时施加外力,能够使得第一夹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一端脱离接触,本技术用于提高惯性测量单元的佩戴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民康(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