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设备监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3195发布日期:2024-02-07 12:1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储能设备监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蓄电池,具体涉及储能设备监测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力电子学、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储能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也在分布式发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人类已经开发了多种形式的储能方式,其主要分为化学储能与物理储能两种,而化学储能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蓄电池储能。

2、储能装置通常配备有散热风扇,以将其工作时产生热量散发,现有技术通过在储能装置内安装温度传感器,以监测储能装置内的温度,以使储能装置在不需要散热时,散热风扇不会对储能装置内蓄电池的能源进行浪费,但是温度传感器易出现老化,导致其测量不准确,影响储能装置正常的散热,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本申请提出储能设备监测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通过在储能装置内安装温度传感器,以监测储能装置内的温度,以使储能装置在不需要散热时,散热风扇不会对储能装置内蓄电池的能源进行浪费,但是温度传感器易出现老化,导致其测量不准确,影响储能装置正常的散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储能设备监测结构。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储能设备监测结构,包括:

4、壳体,其顶部安装有外盖,所述壳体上构造有进气口与出气口;

5、储能装置,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6、导热机构,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储能装置相贴合,其用于吸收储能装置产生的热量;

7、导线,其与储能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导线上安装有开关机构,其用于控制所述导线的导通;

8、套管,其与导热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内滑动配合有活塞柱,且所述活塞柱与所述套管之间填充有填充物,填充物具有热膨胀性质,所述活塞柱顶部构造有推杆,所述推杆与开关机构相连接;

9、散热通道,其与导热机构相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所述散热通道内安装有散热风扇,且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

10、进一步地,储能装置为多个蓄电池,多个所述蓄电池相互串联,导热机构包括多个呈间隔状设置的导热板,多个所述蓄电池通过多个所述导热板相互隔开,且多个所述导热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导热底板与导热顶板。

11、进一步地,开关机构包括呈对称状构造在导热机构上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构造有安装块,且两个所述安装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电块,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块电性连接,所述外盖底部与所述导热顶板顶部均配合设置有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均与所述导线相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连接板活动铰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端部上开设有腰孔,所述推杆的端部构造有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腰孔滚动相切。

13、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上转动安装有滚筒,所述滚筒与所述腰孔滚动相切。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端部与所述安装板的间距大于所述连接板末端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间距,且所述连接板的铰接处高于所述套管的顶部。

15、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内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具有韧性,填充物设置于所述防护套内。

1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顶部与所述导热底板底部相连接。

17、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申请通过采用填充物的设计,在导热机构吸收储能装置产生的热量后,热量会传递至套管内,汞受热膨胀,推动活塞柱进行移动,以使开关机构可在推杆的推动下处于打开状态,而在壳体内部温度持续下降时,汞发生冷却后,体积缩小,套管内大气压强小于外界,活塞柱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带动推杆进行复位,此时开关机构处于关闭状态,通过填充物受热膨胀的物理性质对壳体内部热量进行监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易出现老化,在壳体内温度上升时,可以及时打开散热风扇,以使储能装置不易损坏。



技术特征:

1.储能设备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储能装置为多个蓄电池(11),多个所述蓄电池(11)相互串联,导热机构包括多个呈间隔状设置的导热板(12),多个所述蓄电池(11)通过多个所述导热板(12)相互隔开,且多个所述导热板(1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导热底板(13)与导热顶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开关机构包括呈对称状构造在导热机构上的安装板(15),两个所述安装板(15)之间铰接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两端均构造有安装块(17),且两个所述安装块(17)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电块(18),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块(18)电性连接,所述外盖(2)底部与所述导热顶板(14)顶部均配合设置有第二导电块(19),所述第二导电块(19)均与所述导线(5)相连接,所述推杆(8)与所述连接板(16)活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设备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6)的端部上开设有腰孔(20),所述推杆(8)的端部构造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与所述腰孔(20)滚动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设备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1)上转动安装有滚筒(22),所述滚筒(22)与所述腰孔(20)滚动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设备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6)端部与所述安装板(15)的间距大于所述连接板(16)末端与所述安装板(15)之间的间距,且所述连接板(16)的铰接处高于所述套管(6)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6)内设置有防护套(23),所述防护套(23)具有韧性,填充物设置于所述防护套(23)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9)顶部与所述导热底板(13)底部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储能设备监测结构,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壳体,其顶部安装有外盖。本申请通过采用填充物的设计,在导热机构吸收储能装置产生的热量后,热量会传递至套管内,汞受热膨胀,推动活塞柱进行移动,以使开关机构可在推杆的推动下处于打开状态,而在壳体内部温度持续下降时,汞发生冷却后,体积缩小,套管内大气压强小于外界,活塞柱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带动推杆进行复位,此时开关机构处于关闭状态,通过填充物受热膨胀的物理性质对壳体内部热量进行监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易出现老化,在壳体内温度上升时,可以及时打开散热风扇,以使储能装置不易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栾锦薇,邓开艳,刘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金泉融达信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