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泥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26160发布日期:2024-01-06 23:1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测泥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村污水或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测泥尺。


背景技术:

1、测泥尺是一种用于农村污水或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泥测量观察工具。

2、测量时,将尺垂直插入池内接触池底,再快速将尺从池内取出,避免池内水流的影响,并观察池内污泥在尺上的附着情况,得到池内颗粒悬浮物分布的密度以及淤泥的厚度大体情况。

3、但是现有测泥尺的表面较为光滑,不利于污泥附着,无法准确体现池内污泥分布的密度情况以及污泥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测泥尺,更好地利于污泥附着。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测泥尺,包括尺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尺本体上的测泥卡,所述尺本体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延伸方向与尺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测泥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测泥卡包括沿所述尺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测泥单元,每个所述测泥单元包括沿所述容纳槽宽度方向分布的微结构,每个所述微结构靠近所述尺本体顶部的宽度大于靠近所述尺本体底部的宽度,且每个所述微结构的顶部开口、底部封闭,开口朝向尺本体的顶部。

4、本申请中的测泥卡用于带出池内的污水和污泥,使污水和污泥容纳和附着在测泥卡中,相对于现有的测泥尺,能够更加准确的观测到池内污泥分布的密度情况以及污泥厚度。且采用测泥卡置入尺本体的容纳槽形式,在测泥卡磨损或破损的情况下,能够方便地进行更换。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测泥单元为单个的v型或波浪形;或,沿容纳槽宽度方向连续设置的v型或波浪形。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每个所述微结构的宽度为0.5-5cm,测泥单元的总宽度控制不超过5cm,以避免尺过宽而增加尺的重量,不方便携带;高度为0.5-3cm;厚度为0.1-0.5cm。一般生活污泥颗粒在0.1微米到1毫米之间,上述参数的设置会有比较好的污泥附着效果。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相邻所述测泥单元之间的间距为0.5-2cm。避免上下相邻的测泥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连续上下设置的多个测泥单元携带的污水和污泥能够有效看出池内污水和污泥的变化情况。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测泥卡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用于插入所述容纳槽中,多个所述测泥单元均匀分布在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测泥卡包括基板和位于基板上的测泥单元。基板可以为金属片或高分子膜片,测泥单元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或弹涂的方式设置于基板上。

9、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基板为具有一定表面粗糙度(12.5及以上)的pet膜片,测泥单元为将硅藻泥材料或贝壳粉根据设定的微结构图案采用弹涂的方式覆盖至pet膜片上。具体的,制备测泥卡时的步骤如下:确保基板表面干净无尘;准备好所需的硅藻泥材料,根据设定的微结构图案采用弹涂的方式覆盖至pet膜片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将硅藻泥材料均匀喷涂在基板表面上形成硅藻泥层,再根据设定的微结构图案采用弹涂的方式覆盖至已经喷涂的硅藻泥层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尺本体上具有朝向所述容纳槽延伸的限位条,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条相配合的限位槽。即将容纳槽和基板的截面设置为配合的t型结构,以对测泥卡进行容纳和限位,同时方便更换测泥卡。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尺本体包括多个伸缩节,所述伸缩节的尺寸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每个所述伸缩节上均设置有所述容纳槽和测泥卡。即本申请中的测泥尺能够进行伸缩,方便测量和伸缩。当测量较长距离时,可以将伸缩节相对拉开,使长度大于需要测量的距离,当需要测量较短的距离时,可以将伸缩节收缩,以方便操作。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伸缩节上对应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刻度。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伸缩节的外壁具有凹槽,所述伸缩节的内壁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凹槽配合以用于对伸缩节的移动进行限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容纳槽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尺本体的壁厚。优选容纳槽的厚度小于所述尺本体的壁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测泥尺,在尺本体上设置具有微结构的测泥卡,通过微结构将池内的污水和污泥带出,能够更加准确的观测到池内污泥分布的密度情况以及污泥厚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测泥尺,其特征在于,包括尺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尺本体上的测泥卡,所述尺本体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延伸方向与尺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测泥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测泥卡包括沿所述尺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测泥单元,每个所述测泥单元包括沿所述容纳槽宽度方向分布的微结构,每个所述微结构靠近所述尺本体顶部的宽度大于靠近所述尺本体底部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泥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泥单元为单个的v型或波浪形;或,连续设置的v型或波浪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泥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结构的宽度为0.5-5cm;高度为0.5-3cm;厚度为0.1-0.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泥尺,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测泥单元之间的间距为0.5-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泥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泥卡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用于插入所述容纳槽中,多个所述测泥单元均匀分布在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泥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尺本体上具有朝向所述容纳槽延伸的限位条,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条相配合的限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泥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尺本体包括多个伸缩节,所述伸缩节的尺寸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每个所述伸缩节上均设置有所述容纳槽和测泥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泥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节上对应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泥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节的外壁具有凹槽,所述伸缩节的内壁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凹槽配合以用于对伸缩节的移动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泥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尺本体的壁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测泥尺,包括尺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尺本体上的测泥卡,所述尺本体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延伸方向与尺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测泥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测泥卡包括沿所述尺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测泥单元,每个所述测泥单元包括沿所述容纳槽宽度方向分布的微结构,每个所述微结构靠近所述尺本体顶部的宽度大于靠近所述尺本体底部的宽度,且每个所述微结构的顶部开口、底部封闭,开口朝向尺本体的顶部。本技术的测泥尺,在尺本体上设置具有微结构的测泥卡,通过微结构将池内的污水和污泥带出,能够更加准确的观测到池内污泥分布的密度情况以及污泥厚度。

技术研发人员:叶大龙,陆加成,陆秋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吴江绿村水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