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47651发布日期:2024-02-07 12:10阅读:12来源:国知局
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缆线治理,具体是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保证对用电设备的正常供电且降低供电损耗,变电站需要采用低损耗传输的大电流缆线进行电能传输,则需要在大电流缆线被造出后对缆线的电能传输效率进行检测,现有的大电流缆线大多通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相关检测仪对输入大电流缆线的电能和大电流缆线输出的电能进行检测继而判断出电能的损耗,需消耗较多的人力资源且检测手段较为麻烦,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该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缆线控制模块,工作控制模块,电流检测控制模块,电流检测模块,智能控制模块,电能差显示模块;

3、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大电流直流电能;

4、所述缆线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与大电流缆线连接并手动将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的电能传输给大电流缆线;

5、所述工作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缆线控制模块和电流检测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缆线控制模块传输的电能进行隔离检测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用于通过继电电路将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的电能传输给所述电流检测控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继电电路停止电能的传输工作;

6、所述电流检测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工作控制模块出传输的电能进行电流检测和信号转换放大处理并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采样传输处理,用于通过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对采样传输的信号进行保持处理并输出第一保持信号;

7、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缆线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缆线控制模块的工作电流进行检测、转换和放大处理并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8、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

9、所述电能差显示模块,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保持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进行减法处理并输出电能差值,用于判断电能差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电压阈值并在超过时进行高消耗显示。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由输出控制模块与检测的大电流缆线进行连接控制电源模块提供大电流电能输入大电流缆线,在未对大电流缆线进行检测时,由电流检测控制模块对输入电能电流进行电流检测和检测信号采样传输处理,当开始对大电流缆线进行检测时,工作控制模块控制电流检测控制模块对检测的信号进行保持,并由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大电流缆线的电流情况,同时通过电能差显示模块对保持的信号和检测的信号进行差值计算并在差值较大时进行高消耗显示,电路结构简单易行,实现消耗程度自动检测治理且降低人力成本。



技术特征:

1.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大电流供电电源和第一电容;所述缆线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按键开关和大电流缆线连接端口;所述工作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采样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运放、第四电阻和采样保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光耦、第一电源、第九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一继电器和第一反相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第二采样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二运放;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差显示模块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三运放、第一二极管和第一指示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涉及缆线治理技术领域,包括缆线控制模块,用于与大电流缆线连接并接收电源模块提供的大电流电能;工作控制模块,用于检测缆线控制模块的电能并控制电流检测控制模块进行电流检测和信号采样、保持工作;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大电流缆线的电流;电能差显示模块,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差值计算和高消耗显示。本技术智能大电流造线及治理装置检测连接的大电流缆线的电能消耗程度,未对大电流缆线进行检测时,电流检测控制模块进行电流检测和检测信号的采样和保持,对大电流缆线进行检测时,由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大电流缆线的电流情况,并对检测和保持的信号进行差值计算且在差值较大时进行高消耗显示。

技术研发人员:黄红军,高庆雨,黄华,孙红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一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