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1604发布日期:2024-02-07 12:1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化工用工装,具体涉及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1、危险废物的非产品性及不均质性,致使危险废物取样代表性始终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分层的液态危险废物,需要取不同层面的样品。

2、申请号为cn20212291098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压杆a、取样压杆b、取样瓶和拉杆,取样压杆a的一端依次设有压环a和固定圈;取样压杆b的一端设有压环b;取样压杆a和取样压杆b通过导向圈组合;拉杆的一端设有密封塞。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便捷安全,实现了准确采集所需液态危废高度层样品的效果。

3、然而,以上现有技术中的取样装置,其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且对危险废液的提取过程较为繁琐,对人员的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液压启闭机,用以解决现有取样装置稳定性差,且对危险废液的提取过程较为繁琐,影响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提取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在外壳的内部,所述提取机构设在外壳的底部;

4、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表面,所述电机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齿轮上,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配合安装;

5、提取机构包括从动柱,所述从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驱动柱的底部,所述从动柱的底部外套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活动连接在取样桶的内表面,所述橡胶套的外表面与取样桶的内表面直接接触,所述取样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底部。

6、进一步的,所述取样桶包括提取部和储存部,所述提取部和储存部均为中空的圆柱形。

7、进一步的,所述提取部的直径小于储存部的直径。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有深度线,所述深度线呈线性阵列排布。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从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驱动柱的底部,从动柱的底部外套有橡胶套,橡胶套活动连接在取样桶的内表面,橡胶套的外表面与取样桶的内表面直接接触,取样桶包括提取部和储存部,提取部和储存部均为中空的圆柱形,在具体使用时,将从动柱上的橡胶套置于取样桶中储存部的底部,排除储存部中的空气,将提取部置于所需取样的废液层,向上拉动从动柱,废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储存部,停止从动柱的运动后,所需取样的废液稳定的在储存部,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储存部中的废液不会溢出且其他层的废液不会流入到储存部内;

12、2.取样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底部,电机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外壳上,电机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齿轮上,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驱动柱,驱动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与齿轮相配合安装,在具体使用时,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齿轮转动,齿轮通过齿条带动驱动柱做竖直上下运动,驱动柱带动下端的从动柱做竖直上下运动,最终快速便捷的完成废液的提取或排除。



技术特征:

1.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和提取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在外壳(1)的内部,所述提取机构设在外壳(1)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桶(33)包括提取部(332)和储存部(331),所述提取部(332)和储存部(331)均为中空的圆柱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部(332)的直径小于储存部(331)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侧面设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与电机(21)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侧面上设有深度线(11),所述深度线(11)呈线性阵列排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化工用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危险废物取样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提取机构,驱动机构设在外壳的内部,提取机构设在外壳的底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表面,电机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齿轮上,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驱动柱,驱动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与齿轮相配合安装;提取机构包括从动柱,从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驱动柱的底部,从动柱的底部外套有橡胶套,橡胶套活动连接在取样桶的内表面,橡胶套的外表面与取样桶的内表面直接接触,取样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底部。本技术用以解决现有取样装置稳定性差,且对危险废液的提取过程较为繁琐,影响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金中平,郑红琰,金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集承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