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69053发布日期:2024-02-20 21:2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制备,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因为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化学储能器件中脱颖而出,受到电动汽车、3c等产业的广泛关注。

2、电池在化成时,需要检测蓄电池的电流电压变化和温度变化。通常在待化成电池的上方,设置电池检测探针,并且使电池检测探针与蓄电池的两极相接触,以此来检测和控制蓄电池的电流电压变化,化成及分容完成后的电池才可正常使用。化成是指通过探针组件与电池的极柱接触,对电池做第一次充电,以激活电池。在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池在充放电时其极柱汇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探针温度同时升高,探针在该环境下长时间使用的话,极易导致探针损坏,而现有的探针所采用的方案均是被动散热,即探针工作发热后,通过设置散热片等结构使其自身散热,该结构散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以解决现有方法在对电池进行化成检测时,探针容易因极柱产生的热量导致探针温度身高,使其损坏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贯穿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测针,所述测针沿所述活动槽轴向移动,其中所述测针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所述测针固定设置,所述主体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活动槽连通,且所述密封塞于所述活动槽内移动从而控制流通孔的连通和闭合状态。

4、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活动槽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活动槽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槽包括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之间通过第三通槽连通,所述第三通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槽的直径小于和所述第二通槽的直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通槽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通槽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塞呈锥形,所述密封塞包括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环面,所述第二锥面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环面,所述第一锥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锥面的高度,所述第一环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环面的宽度,且所述第一环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面的直径。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为锥形,所述第一通槽开口宽度小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通槽连接,所述第一通槽开口宽的一侧与外部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中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通槽中开口宽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密封塞置于所述第一通槽中,且所述第二环面与所述通孔接触,所述通孔面向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锥面,所述第三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配合。

9、进一步的,所述测针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块,所述测针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块,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三通槽连接处的台阶。

10、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接触块,所述第二接触块通过内螺纹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块上设置有可容纳第一接触块的通槽,所述第一接触块和所述第二接触块的底部均设置有齿状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主体上套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主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定位件。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二接触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接触块。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贯穿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测针,所述测针沿所述活动槽轴向移动,其中所述测针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所述测针固定设置,所述主体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活动槽连通,且所述密封塞于所述活动槽内移动从而控制流通孔的连通和闭合状态。在工作时探针与电池极柱抵压接触,从而使测针向主体的一端移动,测针移动时带动密封塞同时移动,密封塞移动后流通孔与第一通槽连通,随后高压空气从流通孔进入主体内部,之后高压空气沿第一通槽、第三通槽和第二通槽,流经整个主体,随后高压空气带着热量从第二开口处喷出,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对测针以及主体进行降温散热,且在测试完后,测针复位带动密封塞将流通孔封闭,防止过多的浪费资源。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贯穿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测针,所述测针沿所述活动槽轴向移动,其中所述测针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所述测针固定设置,所述主体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活动槽连通,且所述密封塞于所述活动槽内移动从而控制流通孔的连通和闭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活动槽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活动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包括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之间通过第三通槽连通,所述第三通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槽的直径小于和所述第二通槽的直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通槽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通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呈锥形,所述密封塞包括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环面,所述第二锥面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环面,所述第一锥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锥面的高度,所述第一环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环面的宽度,且所述第一环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面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为锥形,所述第一通槽开口宽度小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通槽连接,所述第一通槽开口宽的一侧与外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中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通槽中开口宽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密封塞置于所述第一通槽中,且所述第二环面与所述通孔接触,所述通孔面向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锥面,所述第三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针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块,所述测针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块,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三通槽连接处的台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接触块,所述第二接触块通过内螺纹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块上设置有容纳第一接触块的通槽,所述第一接触块和所述第二接触块的底部均设置有齿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主体上套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主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定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二接触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接触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散热的电池充放电探针,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内部的活动槽,测针沿活动槽轴向移动,其中测针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与测针固定设置,主体上开设有流通孔,流通孔与活动槽连通,在工作时探针与电池极柱抵压接触,从而使测针向主体的一端移动,测针移动时带动密封塞同时移动,密封塞移动后流通孔与第一通槽连通,随后高压空气从流通孔进入主体内部,之后高压空气沿第一通槽、第三通槽和第二通槽,流经整个主体,随后高压空气带着热量从第二开口处喷出,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对测针以及主体进行降温散热,且在测试完后,测针复位带动密封塞将流通孔封闭,防止过多的浪费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邱钊武,曹成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盈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