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4546发布日期:2024-03-28 18:2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生生物学研究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飞碟形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1、浮游植物是水体中水质、营养状态的指示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一片水域的水质如何,与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和群落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浮游植物的生态分析,是研究水域生态的重要内容。

2、现有野外浮游植物浓缩装置过于笨重(使用蠕动泵等);需要人为操控虹吸管跟随液面吸取上清废液,不仅需要多人同时配合完成,且配合难度大、实验效果不稳定,容易造成浓缩中浮游植物的大量损失。

3、中国专利cn202011420568.0公开了浮游植物水样收集和浓缩装置,其虽然能实现浮游植物水样的收集,但其需要特定的箱体环境,配备特定的试验构件,实现情况较为复杂,且不通用。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通用容器使用的,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可以跟随上清废液的液面浮动,不用手动调节,吸取上清废液效果稳定,不会误吸浮游植物。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包括:

3、浮漂,所述浮漂的中部设有中心孔,所述浮漂水平浮动于上清废液上;

4、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底端连接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过渡管的顶端延伸出容器口,所述过渡管的外侧壁上且靠近浮漂的顶部环设有凹槽;

5、引管,所述引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渡管的顶端连接;

6、软管流量调节器,所述软管流量调节器连接在所述引管上;

7、吸耳球,所述吸耳球可伸入所述引管的另一端产生初始负压虹吸上清废液。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浮漂控制过渡管的虹吸位置,不用手动调节,浮漂可以跟随上清废液的液面浮动,引管与过渡管连接,引管上连接的软管流量调节器可以在误操作时紧急使用,解决了在采集浮游植物的过程中需要人为操控虹吸管跟随液面进行上清液吸取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本装置在浮游植物虹吸过程中不需要多人配合就可完成,提高了野外采样后浮游植物浓缩实验的成功率。

9、优选的,所述浮漂的外周设有翼缘环,所述浮漂为飞碟形空心结构,所述浮漂的内侧壁上设有荧光层。

10、优选的,所述浮漂的外周侧包裹有筛绢,所述筛绢的外侧且对应凹槽内连接有橡皮筋。

11、优选的,所述筛绢的孔径尺寸小于浮游植物的外轮廓径尺寸。

12、优选的,所述引管为橡胶软管,所述引管的另一端低于上清废液的液位面。

13、优选的,所述过渡管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搭设在容器口上。

14、优选的,所述限位片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孔径尺寸大于所述过渡管的外径尺寸,所述过渡管位于所述限位孔内。

15、优选的,所述限位片的一侧设有过道槽口,所述过道槽口延伸至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片为软质橡胶片。

16、优选的,所述过渡管为硬质塑料管。



技术特征:

1.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的外周设有翼缘环,所述浮漂为飞碟形空心结构,所述浮漂的内侧壁上设有荧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的外周侧包裹有筛绢,所述筛绢的外侧且对应凹槽内连接有橡皮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绢的孔径尺寸小于浮游植物的外轮廓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管为橡胶软管,所述引管的另一端低于上清废液的液位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搭设在容器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孔径尺寸大于所述过渡管的外径尺寸,所述过渡管位于所述限位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的一侧设有过道槽口,所述过道槽口延伸至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片为软质橡胶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为硬质塑料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面水位跟随式浮游植物浓缩装置,其包括:浮漂,所述浮漂的中部设有中心孔,所述浮漂水平浮动于上清废液上;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底端固定位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过渡管的顶端延伸出容器口,所述过渡管的外侧壁上且靠近浮漂的顶部环设有凹槽;引管,所述引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渡管的顶端连接;软管流量调节器,所述软管流量调节器连接在所述引管上;吸耳球,使用时,将吸耳球伸入引管内抽取一段气体产生初始负压,虹吸上清废液,本装置浮漂可以跟随液位下降,减少人为的把持,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刘晨,王洁,邵芸,潘进芬,闫振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