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文档序号:37425697发布日期:2024-03-25 19:1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位监测,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


背景技术:

1、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国内一些城市排水管布局陈旧,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每当夏季来临,很多城市在面临暴雨天气时,由于排水系统的缺陷,经常出现城市内涝的情况,通常在暴雨来临之前,有关部门都会在容易发生内涝的地区安装水位监测仪,以监测局部地区的内涝水位数据。

2、公开号为cn21544810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内涝用水位监测仪,包括移动底座,移动底座顶面两侧设有竖直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靠近底部的位置上套设固定有限位架,限位架上方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套设有可竖向活动的浮箱,浮箱上方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套设有可竖向活动的检测仪终端;检测仪终端上设有导线,导线端部设有监测模块。该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安装不便及监测模块容易被淹的问题。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上述专利存在的问题在于,设置了浮箱虽然能够避免检测仪终端避免水淹的风险,但是实际上也改变了水位传感器的位置,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且监测模块即水位传感器直接暴露在外,本身易受到外部风力和水流动作用的影响,导致监测数据存在误差;同时,上述专利的装置底部采用万向轮支撑,固定效果差,装置在监测时容易产物位移,导致监测数据存在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能降低外部风力和水流作用对监测的影响,同时有效提升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包括外壳和水位检测部,

4、所述外壳包括用于整体支撑的导流底座以及固定设置于导流底座上部的竖向壳;导流底座上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孔和竖向壳内部连通;竖向壳上部和外界连通;

5、所述水位检测部包括设置于外壳外部的水位监测仪以及位于竖向壳内部的水位传感器;水位监测仪通过导线与水位传感器电信连接。

6、上述实施例中,外壳整体为中空结构,其底部和上端均与外交连通,因此整体放置到水中时,竖向壳内部的液面高度即是外界液面高度。在测量时,竖向壳内部的水位传感器由于不受外界影响,因此高度变化差异不大,测量的精度高,通过水位传感器测量的数据直接显示在水位监测仪上,方便查看。

7、优选的,所述导流底座的导流孔处安装有金属网,金属网通过锁定螺栓固定在导流底座上。

8、优选的,所述竖向壳的上端设置有顶板;水位监测仪安装于顶板的上端;导线贯穿顶板并与水位传感器电信连接;竖向壳通过顶板上的贯穿孔与外界互通。

9、优选的,所述导流底座包括多个空心支座,所述空心支座为两侧开口的空心管,多个所述空心支座的一端开口形成所述导流孔,另一端均焊接固定且互通。

10、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所述空心支座焊接的上端预留有通孔,竖向壳的底部通过通孔插接固定于导流底座。

11、进一步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空心支座均通过弧形的连板焊接固定。

12、优选的,还包括移动支撑部;所述移动支撑部包括轮子,以及安装于外壳上用于驱动轮子升降的升降部,轮子可穿过相邻两个空心支座之间的间隙使轮子底部位于导流底座下方。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升降部包括升降架和传动螺杆,所述升降架形状为倒置的“u”形,传动螺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外壳上;升降架预留有限位孔与螺孔,升降架通过所述限位孔滑动套设于竖向壳外,传动螺杆通过所述螺孔与升降架构成升降丝杠传动副;多个所述轮子均装设于升降架底部。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升降架两侧均预留有开口朝下的空心支座装配槽。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动螺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手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7、1、导流底座的整体结构在放置时能够保持稳定,且通过在每个导流壳内均安装金属网,能够实现多位置进水,能够避免出现单一过滤结构导致的因堵塞无法有效监测的问题;

18、2、竖向壳内部非密封,因此竖向壳内外大气压强一致,水可以通过导流底座进入到竖向壳中,因此检测竖向壳内部液位高度即可,而此过程中水位传感器位于竖向壳内部,能有效避免外界干扰,避免受到外部风力和水流作用的影响,检测精度更高;

19、3、通过设置升降轮机构,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手轮带动传动螺杆转动,从而方便控制升降架进行升降,当需要进行移动时,控制升降架下降,方便带动轮子下降,当轮子接触放置面并将导流底座顶起时即可方便进行移动,当需要进行监测放置时,只需要控制升降架上升,轮子脱离地面,并使导流底座接触放置面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水位检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底座(1)的导流孔(8)处安装有金属网(10),金属网(10)通过锁定螺栓(11)固定在导流底座(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壳(3)的上端设置有顶板(4);水位监测仪(5)安装于顶板(4)的上端;导线(6)贯穿顶板(4)并与水位传感器(7)电信连接;竖向壳(3)通过顶板(4)上的贯穿孔与外界互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底座(1)包括多个空心支座,所述空心支座为两侧开口的空心管,多个所述空心支座的一端开口形成所述导流孔(8),另一端均焊接固定且互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空心支座焊接的上端预留有通孔(12),竖向壳(3)的底部通过通孔(12)插接固定于导流底座(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空心支座均通过弧形的连板(2)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支撑部;所述移动支撑部包括轮子(15),以及安装于外壳上用于驱动轮子(15)升降的升降部,轮子(15)可穿过相邻两个空心支座之间的间隙使轮子(15)底部位于导流底座(1)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包括升降架(13)和传动螺杆(16),所述升降架(13)形状为倒置的“u”形,传动螺杆(16)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外壳上;升降架(13)预留有限位孔(18)与螺孔(19),升降架(13)通过所述限位孔(18)滑动套设于竖向壳(3)外,传动螺杆(16)通过所述螺孔(19)与升降架(13)构成升降丝杠传动副;多个所述轮子(15)均装设于升降架(13)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3)两侧均预留有开口朝下的空心支座装配槽(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杆(1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手轮(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涉及水位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和水位检测部,所述外壳包括用于整体支撑的导流底座以及固定设置于导流底座上部的竖向壳;导流底座上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孔和竖向壳内部连通;竖向壳上部和外界连通;所述水位检测部包括设置于外壳外部的水位监测仪以及位于竖向壳内部的水位传感器;水位监测仪通过导线与水位传感器电信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内涝水位监测结构,在对水位进行监测时,能有效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测试结果,同时可以在移动和安装两种状态下自由切换,提升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承山,张其超,刘涛,李诚煜,朱胜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