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电试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4463发布日期:2024-04-25 10:00阅读:9来源:国知局
局部放电试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局部放电,特别是涉及一种局部放电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1、局部放电现象,主要指的是高压电气设备在足够强的电场作用下局部范围内发生的放电现象。据研究,局部放电现象是无法避免的,轻微的局部放电对电力设备绝缘的影响较小,而强烈的局部放电,则会使绝缘强度加速下降,最终造成高压电气设备发生绝缘击穿的重要原因,是绝缘劣化的重要标志。

2、gis高压设备发生局部放电现象时,会产生多种局部放电信号,如地电波信号(3~100mhz)、超高频局放信号(300~3000)mhz。这些局放信号沿着gis高压设备的绝缘盆或金属外壳向周围传播。根据技术要求不同,每一种局放现象都需要生产一种对应的试验装置。现有技术中,对于地电波类型局放仪的试验一般是用一个低频信号发生器,通过bnc接口线连接到一个导电平板,将地电波传感器放置在导电板上面,并用手稍稍压紧,或者静置在导电平板来试验。对于超高频局放类型局放仪则使用超高频信号发生器,通过bnc接口线连接到一个导电平板,将超高频传感器放置导电板上面,并用手稍稍压紧,或者静置在导电平板来试验。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局放仪,在对局部放电信号试验中,用手压紧或者静置操作不易观察局放传感器与导电板的贴合程度,易造成局放传感器接收导电板上表面局放信号强度不均匀,无法真实反映局放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局放仪无法真实反映局放信号的问题,提供一种局部放电试验平台。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包括:

4、导电平板,所述导电平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第四限位柱及连接接口,所述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三限位柱及所述第四限位柱之间两两相互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接口用于连接电子设备;

5、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活动设置于所述第四限位柱上,并与所述第二限位柱间隔设置以形成夹紧空间;

6、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柱连接,所述导电片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夹紧空间并与所述第三限位柱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导电片传动配合,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三限位柱之间的所述导电片的长度;及

7、压接组件,所述压接组件包括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三限位柱之间,并与所述导电平板活动配合,以能够调节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导电片之间的间距。

8、上述实施例中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使用时,当需要开展地电波传感器局放试验时,将地电波传感器与连接接口电性连接,活动件沿远离导电片的方向移动,使得活动件与导电片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后,再将地电波传感器放入安装空间,活动件沿靠近导电片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地电波传感器夹设于活动件与导电片之间,并与导电片紧紧贴合,避免出现地电波传感器与导电片之间接触不良导致的信号接收异常情况,保证地电波传感器接收局放信号时的真实有效,提高局部放电试验平台的可靠性。当需要开展超高频传感器局放试验时,将超高频传感器与连接接口电性连接,活动件沿远离导电片的方向移动,使得活动件与导电片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后,再将超高频传感器放入安装空间,活动件沿靠近导电片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超高频传感器夹设于活动件与导电片之间。当超高频传感器无法与导电片有效贴合时,调整调节组件,使得第二限位柱与第三限位柱之间的导电片的长度增加,以形成可以与具有一定弧度的超高频传感器贴合的弧面,保证超高频传感器接收局放信号时的真实有效,提高试验的准确性。相对于现有的局放仪,本申请中的局部放电平台能够通过调节组件调整第二限位柱与第三限位柱之间的导电片的长度,使得第二限位柱与第三限位柱之间的导电片呈平面形状,以与地电波传感器有效贴合,及使得第二限位柱与第三限位柱之间的导电片呈弧面形状,以与具有不同弧度的超高频传感器有效贴合,提高局部放电试验平台的实用性及真实性。

9、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平板设有沿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滑动部,所述第四限位柱与所述滑动部滑动配合,使得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柱之间的间距可调。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及齿条,所述齿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第四限位柱的外侧壁,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导电片传动配合。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侧壁,所述齿条沿弧线方向延伸,且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导电片的轮廓形状相适配。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平板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五限位柱,所述第五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柱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导电片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一侧限位配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远离所述导电平板的一侧还设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承接使所述齿轮相对于所述第四限位柱转动的扭力。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柱与所述导电平板焊接固定。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接组件还包括固定件及连接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导电平板上,并位于所述活动件远离所述导电片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活动件传动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接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壁,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及所述活动件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三限位柱之间的所述导电片呈平面状态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三限位柱之间的所述导电片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平板设有沿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滑动部,所述第四限位柱与所述滑动部滑动配合,使得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柱之间的间距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及齿条,所述齿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第四限位柱的外侧壁,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导电片传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侧壁,所述齿条沿弧线方向延伸,且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导电片的轮廓形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平板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五限位柱,所述第五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柱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导电片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一侧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远离所述导电平板的一侧还设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承接使所述齿轮相对于所述第四限位柱转动的扭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柱与所述导电平板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组件还包括固定件及连接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导电平板上,并位于所述活动件远离所述导电片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活动件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壁,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件及所述活动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三限位柱之间的所述导电片呈平面状态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第三限位柱之间的所述导电片平行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包括导电平板、调节组件、导电片及压接组件。其中,导电平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第四限位柱及连接接口。调节组件可活动设置于第四限位柱上,并与第二限位柱间隔设置以形成夹紧空间。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柱连接,导电片的另一端穿过夹紧空间并与第三限位柱连接,调节组件与导电片传动配合,以能够调节第二限位柱与第三限位柱之间的导电片的长度。本申请中通过调节组件调整第二限位柱与第三限位柱之间的导电片的长度,使得第二限位柱与第三限位柱之间的导电片呈平面形状或弧面形状,以与地电波传感器或超高频传感器对应有效贴合,提高局部放电试验平台的实用性及真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韶淼,欧智君,曾泓博,曾祥丛,许琪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7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