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及其边坡变形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94888发布日期:2024-04-23 11:11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及其边坡变形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边坡施工变形监控,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及其边坡变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坡度变形测量方法,施工过程中通过在边坡上钉设木桩,在木桩上钉螺丝钉,利用测量仪器对木桩上螺丝钉的坐标进行测量,通过多次比对推算出边坡变形数据,但采用木桩进行钉设,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木桩容易腐烂,并且无法探测边坡的深层位移,观测点易于收到外界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及其边坡变形监测装置,能够避免环境对装置的影响,对边坡的深层位移进行探测。

2、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包括:

3、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封口盖板,所述封口盖板焊接于所述安装部;

4、观测部,所述观测部焊接于所述封口盖板的中部外侧;

5、底座,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部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的中点与所述封口盖板的中点处于同一轴线,其中,所述安装部的另一侧为所述安装部一侧的对侧。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观测部设置有测量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测量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单元的一侧通过焊接一体成型,所述固定单元的另一侧焊接于所述封口盖板的中点外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测量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十字丝,所述十字丝的中点与所述封口盖板的中点处于同一轴线,其中,所述测量单元的另一端为所述测量单元一端的对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为设置有塑料管材质的底座模具,其中,所述底座模具与所述安装部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相适配。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部为空心钢管。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观测部为螺栓。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构。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及其边坡变形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安装部,安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封口盖板,封口盖板焊接于安装部;观测部,观测部焊接于封口盖板的中部外侧;底座,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安装部的一侧通过第一通孔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通孔的中点与封口盖板的中点处于同一轴线,其中,安装部的另一侧为安装部一侧的对侧。安装部、观测部和底座的中部三点一线设计,在插入至边坡后,安装部能够将边坡位移程度反映到观测部,实现监测的同步性,观测部易于发现,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精准判断观测部和底座的位移,对滑坡的检测更直观,并且不易受到环境影响,边坡变形监测结构的耐久性较高,不易受到破坏。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部设置有测量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测量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单元的一侧通过焊接一体成型,所述固定单元的另一侧焊接于所述封口盖板的中点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十字丝,所述十字丝的中点与所述封口盖板的中点处于同一轴线,其中,所述测量单元的另一端为所述测量单元一端的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设置有塑料管材质的底座模具,其中,所述底座模具与所述安装部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直径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空心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部为螺栓。

8.一种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及其边坡变形装置包括安装部,安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封口盖板,封口盖板焊接于安装部;观测部,观测部焊接于封口盖板的中部外侧;底座,底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安装部的一侧通过第一通孔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通孔的中部与封口盖板的中部处于同一轴线,其中,安装部的另一侧为安装部一侧的对侧。安装部、观测部和底座的中部三点一线设计,在插入至边坡后,安装部能够将边坡位移程度反映到观测部,实现监测的同步性,观测部易于发现,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精准判断观测部和底座的位移,对滑坡的检测更直观,并且不易受到环境影响,边坡变形监测结构的耐久性较高,不易受到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石和杰,夏凯峰,许小泉,李金池,万能,李林霄,秦汉军,夏海,夏鹏,金承杰,施志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1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